四川茶马古道—观音阁灾后抢险维修工程
发布时间:2016-08-01业主单位:雅安市文物局
设计单位:北京国文琰文物保护发展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泉州市刺桐古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
工程起止:2014年3月9日—2014年9月18日
▲维修前的观音阁
▲维修后的观音阁
茶马古道—观音阁位于四川雅安城南月心山下,现存建筑重建于明天顺五年,重檐歇山,受明官式做法影响,又有四川地方特色,原构木材全部为桢楠,是雅安市区现存唯一的明代木构建筑,2013 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因年久失修,屋面于2002 年发生坍塌,大木构架糟朽、倾斜严重,雅安市文物管理所(今雅安市文物局)及时进行临时抢险加固,用几十根圆木支撑屋架,石棉瓦遮盖屋面,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保护工程实施前。
2008 年汶川地震和2013 年芦山地震,雅安都处于重灾区,观音阁经过这两次地震,建筑险情加剧,亟待大修。在国家文物局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茶马古道—观音阁灾后抢险维修工程2013年8 月举行了开工仪式,成为四川省首批启动的“4•20”芦山地震灾后文物抢救保护项目。2014 年3月,工人进场,四川茶马古道—观音阁灾后抢险维修工程正式启动。
工程采取整体落架方式,打牮拨正,对文物建筑进行了全面修缮。落架工程中注意保护构件榫头,斗拱用铁丝整攒绑扎后整体吊运。落架时掌墨师亲自在构件上做标识,同时监理拍摄记录构件所在位置及外形特征,以备标识脱落时仍能归安原位。落架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开始牮正。由于观音阁倾斜严重,柱头最大偏移量超过1 米,在拨正中须不时调整脚手架,如此反复多次。之后,根据情况又有部分落架和拨正,最终使屋架平正并做出侧脚。
工程实施中对于能够继续使用的构件采取了修补措施,对于不能继续使用的构件进行了更换。台基、地面、石栏杆做了翻砌,旧构件全部原位使用,仅少量缺失处做了补配。为加强台基抗侧推力的能力,又在内部增砌了一层条石。
工程解决了观音阁木结构安全、屋面漏雨、台基表面向前滑动、排水等问题,发现了观音阁两侧附属建筑遗留的柱础,并予以原址保存,在台基表面铺地时,将柱础位置空出来,解决了历史痕迹的展示问题。修缮工程采用新木料不做油饰只用桐油钻生的做法,解决新换构件或构件修补部分的可识别性。红外摄影方式发现明天顺年题记,与文献记载符合,进一步解决了观音阁材料与主体年代的问题。
▲脊檩落架
▲施工后筒瓦屋面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