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推介

甘肃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壁画、彩塑及浮雕保护修复工程

发布时间:2016-08-01

业主单位:武山县文物局

设计单位:敦煌研究院

施工单位: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监理单位:甘肃经纬建设监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起止:2009年4月8日—2014年6月19日

壁画局部.JPG

▲壁画局部

武山水帘洞石窟群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榆盘乡钟楼湾响河沟峡谷中,石窟群包括水帘洞、拉梢寺、千佛洞和显圣池四个单元,保存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的佛龛、浮雕、悬塑、绘画等,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受自然力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帘洞石窟群壁画、彩塑及浮雕产生了多种病害,主要表现为壁画严重空鼓、颜料层起甲、地仗酥碱、脱落、烟熏等、塑像残损等。

针对水帘洞石窟群壁画、彩塑及浮雕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工程设计借鉴了已经成熟的石窟壁画彩塑保护理念和保护成果。施工过程中,根据病害程度及病害类型与分布,坚持先试验后实施的原则,依据施工设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现场试验,始终贯穿“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理念,弥补了原有设计的不足,确保了材料和工艺的可行性与适应性。采用的主要技术有壁画起甲病害加固技术、壁画空鼓病害灌浆回贴加固技术、壁画酥碱病害脱盐加固技术、塑像病害加固技术等对水帘洞、拉稍寺、千佛洞和显圣池四个单元壁画、彩塑及浮雕现存的起甲、空鼓、酥碱、塑像骨架糟朽、断裂等病害进行全面的修复加固,并将现代无损检测技术内窥镜和探地雷达应用到空鼓壁画的检测和加固效果的评价中。施工过程中采取三控制三管理一协调的管理方式,针对拉梢寺单元超高脚手架的搭设和崖体施工的配合,专门制定了专项方案,保证了人员和文物安全。

工程于2010年5月开工,2011年10月结束,总计修复各类病害壁画6589.27平方米(合同6129.71平方米)。2014年6月,甘肃省文物局组织进行了专家验收。专家一致认为武山水帘洞石窟群壁画、彩塑及浮雕保护修复工程成功解决了壁画、塑像存在的病害,坚持了“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小干预、最大兼容”等的文物保护原则,建立了完善的工程管理体系、安全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资料完整、翔实、规范,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工程观感良好,工程质量合格。尤其是工程中的质量控制措施、超高脚架的搭设及各参建单位之间配合施工的经验,是该工程的新点和亮点,值得在行业中推广。

搭设脚手架.jpg

▲搭设脚手架

施工现场.JPG

▲施工现场

彩塑地仗破损修复前.jpg

▲彩塑地仗破损修复前

彩塑地仗破损修复后.jpg

▲彩塑地仗破损修复后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06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