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商都遗址书院街墓地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

2021年6月至2023年2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紫荆山路东侧、东大街南侧、书院街北侧的基建考古中发现一处商代白家庄期贵族墓地,墓地位于郑州商城内城东南,距东城墙约450米、南城墙约200米,现存面积约一万平方米。

image.png

墓地概况

书院街墓地由壕沟、甲组墓葬、祭祀遗存及墓地通道等组成。

壕沟  2条,G1、G5大致呈东西向平行分布,残存底部,二者间距约130米。两条沟的堆积形态近似,根据地层关系及遗迹间叠压打破关系、沟内出土陶片等判断,两条沟的建造、使用、废弃年代均为白家庄期。两条沟内各堆积层的碳十四测年在距今3300~3400年左右区间,与考古发掘年代判断相吻合。G1海拔93.8~92.2米,G5海拔92.5~91.7米,二者落差约1.2~2.2米。两条沟平直,两端落差小,为人工规划建造。

G1位于发掘区南部,方向102°,西高东低,发掘长度150余米。G1的西段有一处南北向通道把G1断开分为两截段。G1东段在T0217内的解剖沟显示,G1东段向东北转向延伸,呈现出与G5合围趋势。

G5位于发掘区北部,方向99°,两侧发掘长度近60米,可复原长度140余米,向东、西两侧延伸至现代建筑而止。

墓葬  发掘商代墓葬28座。均为土坑竖穴墓,开口于商代地层④层下。按照其分布区域、排列方向、时代关系等分为甲、乙两组。

甲组墓葬 16座。位于G1、G5夹合区域之间中部偏北,近南北向排列。其中铜器墓葬3座:M2、M24、M30,其他无随葬品墓葬13座,时代为白家庄期。

M2位于G1、G5之间东部中间,方向198°,平面长方形,被现代地层破坏,未发现棺椁痕迹。东西宽1.1~1.3米,南北长2.6米,深度0.35~0.55米。墓室北部残存胫骨4段南北向分布,朽化严重:其中中间两截,近墓室东壁两截,靠近墓室西壁残存一朽化严重关节骨,推测墓内葬2~3人。出土随葬品216件,其中铜器21件、玉器11件、金器7件、绿松石管珠4件、箭镞50枚、贝币123枚等。铜器有鼎、鬲、罍、盉、斝、爵、觚、盘、斗、斨、戈、刀、箭镞、铜覆面等。金器有金覆面、金泡、金箔、黄金绿松石牌饰等。玉器有戈、钺、柄形器、猪、鱼等。绿松石有管、珠及大量小碎片。M2底部有六处殉狗坑,分别位于头部、腰部及墓室四角,四角坑的殉狗头向呈顺时针顺序摆放。

M24位于M2东侧偏北20余米,方向6°,开口于④层下。平面长方形,墓口东西宽0.9米,南北长2.52米,深约0.35~0.7米。未发现棺椁痕迹。人骨三具,头向北:中间人骨为俯身直肢葬,男性,25~30岁;西侧人骨为侧身直肢葬,面向中间人骨,女性,20~23岁;东侧人骨15岁左右,性别不详,侧身跪姿,面向中间人骨。出土青铜器有鼎、鬲、斝、爵、觚、戈等7件,箭镞4枚,玉器有龙形璜、玉璜、玉蝉形管3件,另有圆陶片2个、贝壳1枚。M24随葬器物多被破坏,为典型毁器葬。

M30位于M24北侧10余米,方向186°,开口于④层下。平面长方形,未发现棺椁痕迹,东西宽0.68米,南北长2.06米,深0.12~0.3米。残存头骨、胫骨等,头向南。出土铜器有爵、斧、鋬手、针、铜片以及玉柄形器、石铲、圆陶片等。

甲组13座无随葬品墓葬分布于M2、M24以北,G5南侧附近,均无棺椁,无出土随葬器物。葬式分为仰身、俯身两类,如M6,开口于④a层下,方向20°,俯身屈肢葬。平面长方形,长1.8米,宽0.8米,深0.5米。

乙组墓葬  共12座。近东西向排列,其中5座位于G1、G5夹合区域的东部北边,4座位于G5内东段南北两侧边缘,2座位于G1内。墓葬无出土器物,个别墓葬多人同穴。如M21打破G5北坡,方向90°,平面长方形,长1.7米,宽0.7米,深0.8米。墓圹内人骨三具,肢体错乱,非正常死亡,应为人牲丛葬坑。

祭祀坑  8座,其中猪祭祀坑2座,牛角祭祀坑5座,人牲丛葬坑1座,残存三个下颌骨及肢骨等,另有4座白家庄期灰坑出土有牛角。其中在探方T0217内G1解剖沟的第②③层堆积中密集出土了牛角坑4座、猪祭祀坑1座,时代均为白家庄期,说明在G1使用期间祭祀行为频繁。

墓地通道 1处,位于壕沟G1西端。在通道区域存在两组建筑基址,Ⅱ组建筑叠压在Ⅰ组之上。其中第Ⅰ组建筑基址为版筑夯土,在生土层面上平整地面进行夯打建造,并用木桩加固底部版筑夯土。第Ⅱ组建筑基址则不分版,直接在原有生活活动层面上夯打地基进行建造。根据地层关系及遗迹间叠压打破关系,Ⅰ组建筑年代不晚于二里岗文化下层一期,Ⅱ组建筑年代则不早于商代白家庄期。Ⅰ、Ⅱ组建筑废弃后,人们利用原有夯土建筑基址,在其左右两侧挖沟(G1),中间保留一段夯土基址,形成一处出入墓地的坚固通道,现宽约2.5米。该通道是人们有意留取坚固的版筑夯土建筑基址作为进出墓地之便,推测当时人们可能利用此处夯土建筑基址复建通道相关建筑,但因遗存破坏严重,其结构不明。

综合分析,书院街墓地的壕沟、甲组墓葬、祭祀坑、出入墓地的通道等共同组成了一处结构与功能明确、具有整体系统性的商代白家庄期高等级贵族墓地,现存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其中M2是墓地的主墓。乙组墓葬因存在打破G1与G5的现象,同时亦开口于商代地层④层下,这些墓葬可能是以M2为核心的贵族墓地废弃后埋葬形成的,其时代应稍晚于甲组墓葬。M2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器、箭镞、贝币等各类随葬品达216件,是郑州商城目前出土随葬品最多、种类最丰富、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

初步认识

第一,书院街墓地两条壕沟呈合围趋势,基本确认是一处中商早期具有“兆域”性质的贵族墓地,对于晚商乃至中国历史上的兆域制度、贵族丧葬体系而言具有明确的开创性。

第二,M2是郑州商城发现以来等级最高的贵族墓葬。M2出土铜器是郑州商城内数量最多、类型最丰富、组合最完整的墓葬,对中商青铜器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M2出土玉戈(M2:10)为郑州商城目前发现的等级最高、形制最大的玉戈(75厘米),形成了以大玉戈、玉柄形器、玉钺为标配的组玉礼器。

第三,金覆面是夏、商考古中的首次发现,为三星堆黄金面具的来源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这在商文化的研究中是一个突破性的发现。同时,M2大量用金的文化现象对于探讨黄金在中西文化交流、文明互鉴的形式,在夏商时期的传播、使用、文化表现等方面,在关键时间、关键地点提供了关键材料。

第四,M2墓底六处殉狗坑是郑州商城首次发现,这种殉狗现象为晚商高等级贵族墓葬殉狗规制的来源及演进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总之,书院街墓地是郑州商城70年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填补了郑州商城内城东南聚落结构形态的空白。对于研究商代都城建制、郑州商城兴废及其与小双桥遗址的关系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07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