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四年二月初二(1854年2月28日),在落成两年的恭王府新邸,23岁的恭亲王奕䜣迎来了第一个孩子,这是一个女孩儿,由嫡福晋瓜尔佳氏所生。成婚五年,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年轻夫妇对她的喜爱可想而知。如果不是日后恭亲王政治上的强势崛起,这位大格格一定是在王府锦衣玉食的长大,然后嫁人生子,一生顺遂,但是命运有时候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拐弯。她这一生,注定要与父亲政治生涯的起起落落紧密相连。
咸丰十一年九月(1861),恭亲王奕䜣联合两宫太后,发动了“辛酉政变”,铲除了以肃顺为首的赞襄政务八大臣。政变之后的权利分配是,两宫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得到了清廷的最高权力;恭亲王奕䜣则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议政王,军机处领袖,宗人府宗令、总管内务府大臣,亲王世袭罔替并享双俸。与他一起享有这高光时刻的,还有他7岁的嫡长女。原来慈禧太后为了进一步笼络和控制恭亲王,一道懿旨将她封为荣寿固伦公主,并接进宫中抚养。
按照清代制度,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称为公主,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贵族的女儿则只能称为格格。即使是皇帝的女儿,也只有皇后所生才能被封“固伦”,其余妃嫔所生只能受封为“和硕”。恭亲王嫡长女,从格格一跃而为公主,在清代是极其罕见的特殊恩赏,但对于一个只有7岁的女孩儿来说,代表的只是要离开挚爱的双亲、熟悉的家园,进入那似海的深宫。
民国时恭亲王奕䜣的孙子,公主之侄溥僡回忆,当年大格格不愿意进宫,她的母亲也舍不得,然而皇命难违,亦是无可奈何。好在公主出身贵胄,自幼聪慧,从小即接受严格良好的礼仪教育,养成了老成持重、善解人意的性格,很得慈禧太后喜爱,视她如亲生女儿一般。但是宫中是否岁月静好,却永远决定于前朝的风吹草动。同治四年(1865)奕䜣与慈禧发生了第一次严重的权力冲突,事态平息后,奕䜣的亲王爵位虽然没受影响,但议政王头衔却被褫夺。父亲受罚,女儿在宫中也免不了被牵连,她尊贵的固伦封号在父亲的“固请”下被撤掉,改封为荣寿公主。同治五年九月(1866),慈禧太后为公主选定了夫婿,即一等诚嘉毅勇公富察氏景寿之子志端。景寿正是公主的姑母、道光皇帝第六个女儿寿恩固伦公主的额附。大公主府建在现在的东城区美术馆后街,离皇宫、恭王府都不远。这里最早是康熙皇帝第24子諴亲王允袐的王府,后转赐给荣寿公主。1956年,改为北京中医医院。额附志端的家世、人品、学问都不错,与公主感情甚笃,只是幸福的生活维系了5年,同治十年(1871)额附因病去世,公主年仅17岁,因没有子嗣,太后便命她重回宫中生活,从此公主常伴慈禧身边,成长为深受太后信任倚重之人,在宫中地位极高。
从同治十年(1871)到光绪十年(1884),父亲恭亲王奕䜣在前朝依然担任着肱骨重臣的角色,一方面,兴洋务,发展近代军事和外交,为慈禧和同治皇帝所倚重。另一方面,他密除慈禧亲信安德海,屡谏同治大修颐和园等事也非常冒犯两人的权威。然而父亲与慈禧太后母子的矛盾,没有影响她与太后之间的感情。光绪七年(1881)十月,27岁的她重获荣寿固伦公主封号。三年后,父亲的政治生涯再次跌落谷底。光绪十年(1884),慈禧太后将中法越南战争失利全部归罪于恭亲王奕䜣,开去其一切差使,令居家养疾,并把他组阁的全体军机大臣一律撤换,彻底铲除了他的政治势力,但这一次公主安好。
从现存的影像资料看,荣寿固伦公主长得比较像父亲,虽不漂亮,但看起来却威严刚毅,显得十分老成持重。确实,公主一生的种种经历,养成了她识大体,顾大局,体谅他人的性格。据民国许旨严《十叶野闻》记载,当恭王府中有人不满载湉(即光绪皇帝)承继皇位时,独公主表示十分理解,并开导说:“幼主何罪?乃太后之主张累彼尔。且他五龄入宫,失怙恃之乐,无提抱抚育之恩,苟有人心,尚当怜悯。奈何因其得位之故,而怨毒及之?且彼何知天子之尊贵?吾入宫时,每见其涕泣思母,以为天下之至苦痛者,莫过于他也。吾辈正宜扶助之,何忍加以怨言?”
常年陪伴在慈禧太后身边,使公主一方面善于察言观色,另一方面则见识广,深谙宫廷贵族礼仪。于是,在庚子(1900)事变后,当慈禧太后渐识外情,知外国人之不可不联络时,公主即成为太后与各国驻京公使夫人之间的重要联系人。公主非常了解太后的脾气禀性和需求,也知识丰富,懂得宫廷礼仪,在慈禧太后邀请各国公使夫人及其他女眷来宫中活动时,她总能做到威仪有加,不卑不亢,又谈吐有理,举止沉稳,起到了裨补阙漏的作用,有时公主也会代其出席。此时,公主也算得上是清宫中最早从事女子外交活动的重要人物。
萨拉·康格,是1898至1905年间美国驻中国公使康格的夫人,随丈夫在北京居住了7年。1902年,在受到慈禧太后两次召见后,她萌生了邀请清廷贵族女眷到美国公使馆做客,以增进彼此交流和友谊的想法。在慈禧太后的允准和中国官员的安排下,以荣寿固伦公主为首,包括庆亲王福晋和格格、恭亲王孙女等11人组成的贵族女眷团队于3月的某一天来到美国公使馆参加康格夫人举办的午宴。在康格夫人看来,这些平素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格格和福晋们能应邀而来,她们“成功地打破了旧习俗”。而公主作为这次活动的带队人,在康格夫人的笔下更是自带大气和贵气。她写道:“刚好12点半,客人们就来了。最前面的是乘坐黄色金顶轿子的大公主,后面是乘坐红色轿子的妃嫔和格格们,再低一级的坐绿色的轿子……黄色的轿子一到门口,我立刻出去迎接已经见过两次面的大公主。我拉着她的手,一起进了屋。其他人依次跟在后面。每位宫眷都是由八名太监和几位官员陪同,此外每顶轿子还配有九名轿夫……喝完茶后,我牵着大公主的手去餐厅,其他人立即随行。就坐后,我站在桌旁说:‘让我们举杯,祝中国皇帝、太后、皇后健康幸福,祝中国老百姓生活富足!愿中美友谊长存!’加蒂尔夫人随即作了翻译。接着,大公主毫不迟疑地答道:‘我替太后向大家问好,皇太后祝愿中美世代友好’”公主得体的外交应答和团队的礼貌和谐,令康格夫人十分愉快并心怀感恩。
1924年,70岁的荣寿固伦公主病逝于大公主府,这里距离她的出生地恭王府仅不到两公里。她的一生,基本围绕在恭王府—紫禁城—大公主府活的既尊贵又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