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文博游 双节新时尚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翟如月

荟萃珍藏的博物馆、承载文明的古代遗迹、凝聚精神的纪念馆……代表了地域杰出文化成果的各类文博单位,一直都是游客们访古探微必去的“打卡地”。今年中秋与国庆双节连缀,各地文博单位提前筹划、周到服务,假期文博游热度持续攀升。

启新展“云”上游,各地展览百花竞放

秋高气爽,天朗气清,正是上新好时节,各大博物馆在假期来临之际竞相启幕新展览。

作为文博资源重地,双节期间,北京地区各博物馆共推出各类展览活动126项,其中展览40项、活动86项,内容涉及文化、科技、历史、艺术等各方面。中国国家博物馆“鉴往知远——新时代考古成果展”以2012年以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为重点,呈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与史沫特莱的革命友谊”展通过二人的革命友谊折射出民众觉醒和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的伟大历程。节前正式开放的中国考古博物馆精心准备“从‘九层妖塔’到阿柴王陵:青海都兰热水墓群精品文物展”,其中大部分考古出土文物均为首次与观众见面,展现着青藏高原鲜活的社会历史图景和青海道所镌刻的丝路印记。

为献礼亚运会,助力营造迎亚运、看展览、赏文物的浓厚氛围,9月27日,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区推出“蔚为大观——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特展”。展览在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中擢选51件汇聚一堂,从良渚玉琮到现存最早的木刻套印画《蚕母》,从五代吴越国玉善财童子立像到野生华南虎标本,观众在之江馆区一站便可一饱眼福。

双节前夕,适逢湖北省博物馆、江西省博物馆建馆70周年,两馆分别推出特展纪念这一重要时刻。湖北省博物馆以长江流域灿烂文明为切入点,联合多家单位举办“长江文明特展”,通过“大江东流——史前时期的长江流域”和“江汉朝宗——夏商周时期的长江流域”两个单元共200余件(套)精美文物,与馆内基本陈列相呼应,展现荆楚历史。江西省博物馆推出“积厚流光——江西省博物馆成立70周年成果展”,梳理了江西省博物馆自1953年成立以来的沿革,以三次馆舍变迁为节点,盘点各发展阶段的突出成就,探索新时代发展之路。

“保护与传承——中国石窟寺书画艺术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幕,通过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集中展现中国石窟寺的历史内涵、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资源优势。河北博物院、晋察冀边区革命纪念馆等三十余家文博单位上新“历史见证 工业之光——河北省工业遗产档案展”等36个展览。山东博物馆“山左邦彦——明清画像里的家国情怀”展也在节前正式开放,展览汇集了山东博物馆、青州博物馆和昌邑市博物馆珍藏的山东人物肖像画与服饰文物,通过近50余幅画像及画像背后的故事讲述山东人的文化传承、精神品格、成就贡献。

中秋节当天,南京博物院“初看江南第一州——明代以来书画中的金陵景观”展开幕,集合明清以来文徵明、石涛、袁枚、傅抱石等大家笔下的金陵风光,展出文物60余件(套),带领观众在展厅里漫游金陵。

另外,为便利不能到场观展的观众,一批“云”上展以数字展厅、逛展直播、精讲视频等多种形式相继上线。敦煌研究院于9月20日启动数字敦煌资源库首个深度文化知识互动项目“寻境敦煌——数字敦煌沉浸展”,为观众带来敦煌壁画线上知识讲解互动及线下VR深度体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在网站和公众号推出“伟大工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建设”VR虚拟展;山东博物馆在短视频平台开展“文物里的中秋”展览直播活动;陕西历史博物馆上线“解谜大唐遗宝”数字展览小程序,为观众提供生动有趣的博物馆数字化探索式娱乐休闲平台;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推出馆藏精品文物线上展览,以图文和音频讲解的形式介绍馆藏精品文物回族铜汤壶;广元市博物馆利用VR虚拟技术组织线上“云游”活动,同时推出“古道釉雅 瓷化万千——广元窑文物展”线上展厅。

过中秋贺国庆,各类活动琳琅满目

“国庆”和“中秋”两大主题奠定了文博单位假期活动的鲜明基调。各地馆舍响应大众需求,更新节日装扮,融入潮流元素,策划一系列新意十足、心意满满的庆祝和社教研学活动,让双节更添新彩。

中国园林博物馆开展“山水清音”中秋、国庆系列活动,馆区内布置“山水间”国庆主题花坛、“菊桂庭”景观,结合非遗节俗体验、园林音乐展演、专家讲座等,让观众在绿水青山间感受祖国之美、文化之盛。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遗址公园等都推出了庆祝中秋节、汉文化科普、农事体验系列活动。在乾陵景区,工作人员与观众一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一面面五星红旗在手中挥动。

郑州市文物局抓住当下热门的“城市漫游”新型旅游休闲方式,围绕“郑州博物馆漫游季”这一主题精心策划体验活动,邀请大学生群体在文博场馆中探索郑州的城市文化底蕴。国庆节晚上,郑州二七纪念塔建成52年以来首次夜间面向公众开放,众多市民带着孩子登塔眺望,重温红色历程。大河村遗址博物馆推出“仰韶·星饰”T台秀,将现代潮流元素和大河村出土的文物元素进行结合,为观众带来一场穿越之旅。

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绵阳市博物馆、宜宾市博物院等单位也推出了游园、拜月、答题竞猜等极具节日趣味的特色活动。

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深圳博物馆、珠海博物馆、佛山市祖庙博物馆、韶关市博物馆等二十余家文博单位联袂推出60项展览及体验活动,涵盖花灯制作、插花体验、掐丝珐琅制作、实景解谜游戏、泥塑示范课、中秋夜游等项目。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策划指导全省13个市级博物馆共享文物资源,挖掘文化内涵,围绕“传历史记忆 展黑土风采”主题,在双节期间开展展览和社教活动152项,为群众呈上节日文化盛宴。

福建博物院特别策划“月舞诗情诵中秋”吟诵晚会,集合文物、音乐、古诗词、古典舞表演等元素,更有飞花令、打卡集章等活动,丰富观众过节体验。

甘肃省博物馆推出“荣耀祖国 大好河山”数字油画DIY、舞狮模型DIY等活动;甘肃简牍博物馆举办简述中国“牍”懂丝路系列主题活动。兰州、酒泉、敦煌、嘉峪关等地级市及下辖县级文博单位也推出20余项精彩活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推出花灯挂饰制作、我和我的祖国剪纸、国庆节挂饰和拼贴画制作等活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爱国情怀。

国庆当天,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前排起了长龙,太平湖畔名为“风华正茂”的景观装置同样引人注目。还有不少观众一早就前来参加庄严的升旗仪式,“开国大典”展项前手执国旗的合影观众络绎不绝。馆内留言墙也焕然一新,“签言万语”写满了对党和国家的祝福,彰显“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力量。

保安全增热度,服务措施多管齐下

为应对假期游览量激增,各地文博单位纷纷“出招”,在保障文物安全和参观安全的双重前提下,用细致、高效的全流程服务为观众参观“保驾护航”。

假期来临前,各地文博单位积极开展安全检查,同时与交通、消防、公安等部门联合协作,制定日常巡逻计划,“人防+技防”合理分流观众,确保参观有序,做好应急处置安排。

无休开放、延长展期、延时闭馆、分时放票、动态调整当日门票发放量等措施已成为绝大多数文博单位的“双节标配”,一些文博单位同时增加了咨询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配备。许多文博单位还在官方线上平台发布“中秋国庆参观攻略”和“展览活动指南”,包含开放时间、到达路线、行李寄存、精品展览、活动安排、文创上新等实用信息,切实便利游客自助出行。

此外,故宫博物院在9月29日至10月6日期间施行未成年人团队快速预约、检票措施,在客流高峰时段开放未成年人团队专用通道。湖南博物院于9月20日试运行新版本票务预约系统,能够自动拦截机器刷票操作,并根据运行情况和观众反馈对系统不断优化完善。南京博物院灵活增加每日门票预约限额,志愿讲解服务也由每天4场增至8场,并联合公安部门打击黄牛和无证导游。为吸引游客,罗家坝遗址博物馆推出集赞免费参观和亲子套票限时优惠等措施。

假期文博游热度居高不下,展现出文博场馆文化资源在节日时期的特殊吸引力,投映出新时代文物工作成就扎实的“含金量”。越来越多的文博单位在促进文化遗产永续传承、加快文物资源智慧化共享、打造自身特色品牌、加强区域协同合作等方面用心用力,在深入挖掘文物价值的基础上主动融入潮流、引领潮流,文物活化利用工作持续出新出彩,有广度、有深度的群众参与完成了让文物“活”起来的最后一环,文博事业成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助力。文博单位勠力同心,借助“假期热”扩大美誉度和影响力,继续推进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070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