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9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四川省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长江流域博物馆联盟、四川省博物馆学会支持,四川博物院、厦门市博物馆主办的“盛世莲开——中国文化中的莲荷意象特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展。开展以来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打卡,暑期更是人气高涨,日观展人数创历史新高,热度持续上升。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亭亭净植,优雅从容,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和仰韶文化就能觅见它的踪迹。从古至今,莲花是中华文化常见的文学题材,也被佛、道教钟爱,在陶器、青铜器、瓷器、石刻、绢帛、书画、竹木牙雕中,都有体现充满寓意的莲花景象。此次特展汇聚全国40余家文博单位218件精品文物,通过讲述莲荷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价值理念,向公众呈现了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中华“和合文化”。
缘:扎根传统,“可视化”书写文化传承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之江新语》中论述,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文化,而“和合”文化正是这其中的精髓之一。“和”指的是和谐、和平、中和等,“合”指的是汇合、融合、联合等。这种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的宽容品格,是我们民族所追求的一种文化理念。莲花及其所承载的和合文化,正是“和而不同”“天下大同”普世价值的完美体现。为表达莲荷所承载的和合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川博物院历时五年策划制作了“盛世莲开——中国文化中的莲荷意象特展”。意象即寓“意”之“象”,是精神意志的具象化。悠久的历史长河里,莲花为华夏民族带来无尽的灵感,也被善于借物言志,寓情于景的文人,赋予了诸多美好的意象。
为了更好地具象化展示莲荷意象,展览在主题和内容的编排上,融入了最新的莲荷文化意象研究成果,涵盖艺术、文学、哲学、民俗学等多方面,通过一件件莲荷题材器物,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莲荷意象进行“可视化”表达,其出淤泥而不染、自净自洁象征了清廉、圣洁,承载着儒释道的人文精神,爱莲图、“一把莲”等是对至纯至真的君子意象的诠释,以莲礼佛、以莲喻道是佛教、道教对光明、美好、高尚和圣洁的追求。莲在世俗文化中也被寄寓了祈子、祈禄、祈福等诸多愿望,其“一蓬多子、华实齐生”寓意多子多福,婴戏莲纹、莲蓬摆件是对子嗣连绵的向往;鱼戏莲、鸳鸯莲纹、并蒂莲是对美好爱情的憧憬;莲子埋藏千年而不腐寓意长寿,龟游莲叶、缠枝莲纹等纹饰是对福寿永生、生生不息的追求,展览中还精心布置了一件独特的展品——一盆鲜活的莲花,它是2016年开封出土的宋代莲子培育的莲花。千年莲子的生长,真正地让文物活起来,也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了莲强大的生命力;荷花与螃蟹,取其谐音,象征“和谐”,“荷”与“合”“和”谐音,象征和谐和美,进而演绎出独具特色的中国莲荷意象——“和合文化”,这是对和和美美、美美与共的不懈追求,与今天所倡导的共建和谐社会、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期盼相得益彰。
赏:精品文物,赓续历史文脉
数千年来,沧海桑田、王朝更迭,莲荷的文化意象在历史进程中不断丰富。展览聚焦精品,通过文化盛宴展现艺术魅力,以精品文物凸显展览深意,此次精选的218件文物珍藏中,一级文物达44件。故宫博物院粉彩荷莲纹玉壶春瓶、中国美术馆藏陈洪绶爱莲图、安徽博物院斗彩爱莲图盘、天津博物馆青花缠枝莲纹赏瓶、四川博物院荷塘聚禽图轴等珍贵文物悉数亮相,以莲荷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为主线,紧扣主题,串联起不同质地、不同题材、不同内涵的莲荷主题文物,为公众奉献出一场内涵丰厚、形式独特的文化盛宴,赓续跨越千年的不朽文脉。
展览分别从儒释道三教及世俗文化的角度,多元呈现了莲荷在人们心中高雅、圣洁、清新、美好的形象,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审美情趣。第一单元“泥根玉雪元无染”以“君子之莲”为主题,展示了儒家思想所赋予莲荷的高洁意象,表达了儒士们虽身处俗世,却依旧“出淤泥而不染”,秉持着高洁、清廉的“君子之志”和“以和为贵”的普世价值;第二单元“莲花影里数楼台”以佛教、道教赋予莲荷的“圣洁”意象为主题,展示其出于尘世而求清净无染的象征意义,表达莲荷在佛、道文化中光明、美好、高尚的意象;第三单元“映日荷花别样红”以世俗中的莲荷文化为题,展示了莲荷诸多美好、吉祥的世俗寓意,象征着中国百姓对和美生活、纯洁情感、健康长寿等美好事物的追求;展览尾声“天下荷合,盛世莲开”,选取了6件不同时代的莲荷精品文物,寄意中华文明以从未间断的方式世代相承,盛世连年,同时弘扬和合文化与和合精神,呼应共建和谐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期盼与向往。
感:创意设计,体验文化之美
展览形式设计采用写意、写实交融的创作手法,通过生动的叙事、“说话”的文物、活化的历史、沉浸的空间、互动的展项等多样化展陈手段,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莲荷意象及文化内涵,引领观众深层次感受莲荷的意象与意境,体验文化之美。
展厅空间色彩上,以古代莲荷主题的经典代表作——宋代绢本的丹青之意为范式,结合中国绘画传统设色及荷花的自然之色,提取出相关的青绿、绢黄、霁蓝三种主形象色彩,营造出清雅灵动、饱满舒适的空间调性和展陈环境。
在空间布局上,通过增设一些柔和的曲线和弧线,以增加展厅空间的韵律感及灵动性。还将园林艺术引入整个展览,采取园林艺术造景、借景的手法,巧妙结合展厅空间特点,在展览中营造月亮门、月洞花窗、小桥流水、曲院风荷等元素,让观众在观展时移步易景,宛如漫步园林之间,目之所及皆是莲荷之景,任意一隅,皆是生动的取景框。
展览借助多媒体技术应用,打造可听、可视、可触、可感的观展体验。“九步生莲”互动展项,莲随人影开、步步且生莲;水纹灯结合莲荷景观小品,波光粼粼、莲荷飘香;天下荷合大型弧幕剧场,全景式打造“一池莲荷”,营造“一秒入画,忽入莲池”的美妙。莲荷文化多媒体互动体验区,观众可以参与式体验廉政人物小故事、莲荷诗词歌赋、赏荷观莲人像合成等专题小游戏,喜闻乐见、寓教于乐。
此外,展览还置入天然调配的香薰,主题不同,香气有异,能丰富看展过程中的感官体验,让文物活起来,也让展览“香”起来。
学:多元参与,赋能美好生活
以“参与式”理念挖掘博物馆资源,打造“展览+讲座、社教、研学、演出”等若干项目相配套的模式,与正在举行的展览相得益彰,增进观众对文物、文化、文明的理解,给走进博物馆的观众提供更多的选择,为美好生活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展览期间,四川博物院特别策划推出系列学术讲座,邀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原副所长李远国,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潘殊闲,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早稻田大学文学博士卢丁,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美国堪萨斯大学中国艺术史博士常青4位专家带来讲座《圣洁莲花:一种植物的传奇故事》《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莲荷意象》《从净土圣物到俗世瑞祥——解析莲花纹样寓意的变迁》《莲花在佛教中的寓意与艺术应用》,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及文物图片,从中国古典诗词、工艺美术史、宗教艺术等不同角度,揭示了根植于儒释道以及世俗文化中的莲荷意象及其深远寓意。四场讲座在四川博物院官方微博平台和看度平台的观看量达91.7万,以接地气的方式向公众呈现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中华文明,成为“川博讲堂”致力于搭建文化传播桥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公益学术讲座品牌的又一成功实践。
加强馆校联动与诗歌教育,联合四川省教育科学院举办莲荷主题的诗词朗诵、创作短视频大赛,引导并鼓励学生通过走进博物馆观展,结合学校语文学科的诗歌学习经验开展对莲花、荷花相关诗歌的进一步理解、赏析、诵读和创作,最终以吟诵视频形式提交作品。活动收到了来自成都各小学的初选作品300余部,四川博物院通过线上(官方公众号)和线下(展厅)的方式,对学校选送的部分优秀作品进行了轮流展示。通过此次馆校合作,激发青少年对中国诗歌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博物馆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
特展期间,四川博物院推出“盈盈莲荷,冰魂雪魄”青少年主题公益研学课程。围绕莲花意象的文化内涵、与莲花相关的唐诗宋词阅读以及莲花意象的发展演变,通过授课学习、互动手工、展厅导览参观的形式,带领青少年探知莲荷意象“天下大同、美美与共”的时代特色,深入了解感知莲荷意象与特展文物相融合所焕发的全新内涵。公益课程共举办18场,参与学生近400人。
此外,针对展览特别策划的系列公益雅集活动也广受好评,“花事与画事”中国式插花绘画、“荷”色天香——通过嗅觉感受文物的文化底蕴、指尖“掐”出的非遗——掐丝珐琅手作体验、“麦”相承,点草成金——非遗艺术麦秆画手作体验、身临“漆”境——万物皆可髹(xiū)漆器手作等公益体验活动,将历史知识与插花、麦贴画等传统非遗文化相结合,带领观众在亲手制作中体察不同传统工艺对莲荷意象的塑造,在“玩”的过程中认识文物、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秋、国庆节期间,四川博物院与四川人民艺术剧院跨界合作,专为特展创作的沉浸演艺微话剧《莲心》也在展厅内上演。《莲心》以周敦颐为主角,在逛展过程中,扮演者与游客通过对话,将周敦颐廉洁奉公、施泽于民的为官历程在展览中娓娓道来,并解读了其独爱莲的故事,给观众们带来一场生动的逛展体验和特别的古今对话。
创:文化创新,尽展莲荷百态
此次展览中,四川博物院文创团队将君子之意、莲荷之艳寄予物中,从“五感体验”出发,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多维度的感官元素来体验文化之美,感悟美美与共。文创团队联合四川本土香氛公司,重点打造了系列以香喻物,深度刻画展览主题的植物文物香氛。以香喻物,深度刻画展览主题,将展览中呈现的文化之美,用植物的芬芳进行二次创作,更加具象化地展现中华文化的美好意境。团队采用了四川本土的特色植物(泸县青花椒、安岳柠檬、理县羌活、彭州川芎、都江堰独活等),与荷花、蓝莲花以及中江的香水莲花一起,倾心研发了呼应展览主题的三款植物香氛,香氛与场馆主题统一,在不同场景与情境下,再现莲荷的不同韵味,让公众在参观过程中“寻香观展、闻味寻莲”,感受到视觉与嗅觉带来的双重美好体验。
围绕本次特展,四川博物院文创团队与策展团队一如既往的紧密协作,不断加强文创与展览的有机融合,最大程度的有效转化展览资源,联合优质社会企业向公众呈现超过150款莲荷主题文创产品,涵盖各类生活用品、精美的办公文具、体现东方美学的服装饰品以及美味的饮品甜点等,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持续延伸解读展览的内涵和文物背后的故事,不断增强公众在博物馆观展时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幸福感。
效:数说展览,凸显社会效应
“盛世莲开——中国文化中的莲荷意象特展”引起了媒体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文博舆情通全网数据分析,从2023年5月31日至10月10日,该展览的话题涉及信息量2520条,得到国家文物局等国家机关网站关注宣传,全国262家媒体聚焦报道。四川博物院自媒体平台发布的展览活动信息也得到了网友积极评论和转发。展览微博话题阅读量超1800万,其中?“盛世莲开”话题1092万,讨论量4000余次,互动量达1.2万;微信公众号推出展览相关信息33条,阅读量超32万。
针对展览策划的展厅导览直播、穿越千年博物馆变装等系列创意短视频以及“川浙相莲 荷你相约——云逛展特别节目”云观展也吸引了众多观众观看,四川博物院微博、抖音、视频号以及四川发布等平台观看量超110余万,向公众展示了博物馆的魅力,传播效果显著。
“以莲比德”是中国人“与天地合德”观念的践行,承载了数千年来中国人潜心追求的高洁入世、超凡出世的价值取向。“莲荷意象”的传承是中外文化互相交融和自身文化发展成果的体现,折射出具有包容万物的“和而不同”“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中国文化气质,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追求的审美境界和崇高品格,是中国智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供稿/四川博物院
执笔/吴晓燕 卢玥颖 汪语诗 何东蕾 蔡园 陈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