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古镇 共富鄣吴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浙江省安吉县鄣吴镇人民政府

鄣吴镇位于浙江省安吉县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全镇区域面积49.5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镇。鄣吴镇保存有丰厚的历史遗迹,其所属自然村鄣吴村在2014年入选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一代艺术宗师吴昌硕的故里就位于此村。近年来,鄣吴镇以昌硕文化为引领,深挖人文底蕴,做强品牌特色,以文化润物惠民推动精神共富,让文化赋能激发古村古镇发展活力。




动员多方力量 构筑文物保护体系



鄣吴镇现有吴昌硕故居、修谱大屋等明清时代古建筑和遗迹30余处。2016年吴昌硕故居遗址修复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归仁里老街被列入浙江省首批文化创意街区。2021年鄣吴镇荣获浙江省级“美丽城镇”荣誉称号。

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工作,鄣吴镇专门成立了文物保护专项行动小组,实行责任到人、分工明确。保证每个文保单位及文保点都有固定的义务监督员,每月对文保单位及文保点进行不少于2次的巡查并做情况汇报,真正做到辖区内的文物有人看、专人管、负专责。为全方位构筑文物保护体系,鄣吴镇有以下具体做法:

一是对全镇的文物按类别分别做专门的保护规划,划定文物保护红线并严格控制红线范围,涉及红线外的文物保护、修缮等做到严格审批;二是对重点文保单位及时进行维修,做好抢救性保护工作;三是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2023年鄣吴镇政府投入预算800万元实施金銮殿、天官墓、溪南静室遗址修复工程。目前,溪南静室遗址修复工程已完工。




共同推动文物保护进位争先  努力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



坚持文化与品牌融合,扩大昌硕文化影响力

深挖“昌硕故里”地域文化富矿,打造“浙里昌硕”文旅品牌。通过举办吴昌硕艺术国际论坛和亲子研学旅游等系列品牌活动,在“诗、书、画、印、乐、游”等赛道上精准发力,全年策划不同规模的文旅活动共计12场次,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同时,着力打造“半日邨艺术家村落”,让古村古镇得到更好保护的同时,活化利用讲好古建老宅新故事。

继续发挥“昌硕故里”在历史、文化、艺术方面的影响力,瞄准知名艺术家创作团队、艺术家师徒、艺术院校学生等群体,构筑“艺·起聚鄣吴”的创作研学机制,预计打造15个大师工作室,实现文化引流。

坚持文化与旅游融合,提升昌硕文化带动力

积极探索昌硕文化的物化、展示与传播途径,催生“文化+”的发展业态。依托吴昌硕故居、古村落等已有场地,持续引进“文化+”的消费新业态。目前,古村落已收储房屋17幢(意向收储40幢),已建成浙江省文化创意街区1处,咖啡馆4处,西餐厅1处,配套24小时书屋1个、多功能健身房2个,正在筹建古鄣照相馆1家,文化品牌民宿1家。加快“扇旅”融合步伐,在归仁里老街汇聚集研发、制作、展示、销售于一体的高端手工制扇工作室17家。同时,结合“诗、书、画、印”主线脉络,推出手工制扇、拓印、国学、家风文化等系列研学课堂,打造“行走的课堂在古鄣”亲子游。2022年,该课堂共吸引游客2.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2000万元。

坚持文化与产业融合,增强昌硕文化吸引力

鄣吴镇被誉为“扇子之乡”,扇产业是鄣吴的支柱性产业,在这里,制扇业已有近百年历史,利用本地毛竹资源和昌硕故里的书画优势,实现了文化与经济的有效融合。2016年G20杭州峰会上,鄣吴竹扇被选为国礼,赠送给各方来客,生动展现中国文化的精致优雅。2022年,鄣吴竹扇制作技艺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鄣吴镇扇产业发展提升新的台阶。鄣吴镇计划2024年启动竹扇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申报准备工作,预计2025年完成申报材料的提交,力争2026年入选国家非遗项目。目前,鄣吴镇制扇从业人员占全镇人口10%左右,培育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人,市级制扇非遗传承人12人,县级制扇非遗传承人39人。

接下来,鄣吴镇将继续坚持优势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实现人文经济相互激荡,化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发展“硬支撑”,让“浙里昌硕”的古村古镇不断焕发新活力。

产业转型升级,铺就技艺共富路

完善产业配套,加快“扇旅”融合步伐,在归仁里老街汇聚集研发、制作、展示、销售于一体的高端手工制扇工作室17家。开工扇艺共富产业园项目,建成后预计整合低小散制扇企业30余家,制扇作坊2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以“两进两回”行动为抓手,引导年轻人回乡创业,抢抓直播风口,鼓励制扇从业者拓宽销售渠道。安吉县文联牵头对接鄣吴竹扇进国家博物馆事宜,鄣吴镇已推送4位市级非遗传承人的作品。2008年鄣吴竹扇作为北京奥运会官方礼品被销往世界,拥有了一定的产品知名度。

深挖昌硕故里文化富矿,开展国际文化交流

鄣吴镇作为吴昌硕的故里,以“诗、书、画、印”四绝纵横捭阖、冠绝中外。吴昌硕是海派艺术发展史领袖人物,是西泠印社首任社长,百余年前以“吴昌硕”名之的诗、书、画、印作品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也让海派文化的魅力远播海外,形成了巨大的影响力。吴昌硕在日本被称之为印圣,与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草圣张芝齐名。鄣吴镇先后8次对吴昌硕故居实施保护性修缮,现有吴昌硕故居、修谱大屋等明清时代古建筑和遗迹30余处。2016年,吴昌硕故居遗址修复项目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2022年,吴昌硕故居获批浙江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23年是吴昌硕担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110周年,鄣吴镇成功举办首届吴昌硕艺术国际论坛系列活动。出版《吴昌硕全集》《吴昌硕纪念馆吴昌硕研究丛书:吴昌硕年谱长编》等,填补了其研究学术空白。2023年,联合中国外文局邀请印尼籍学生拍摄鄣吴竹扇宣传视频并在亚太传播中心视频号进行播出,不断提升公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国庆之际,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连发11组对比照片,其中一组就是鄣吴镇2006年与2023年的对比照,成功在国际平台推广展示。

推动学前教育规范发展,开展国际教育交流

安吉儿童村项目位于浙江省安吉县鄣吴镇,今年9月顺利开园。安吉儿童村项目总用地10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亿元,项目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弟子林兵、冈本团队设计。该项目作为“安吉游戏”教育理念的载体和集中体现,集教育实践、开发研究于一体,是“安吉游戏”研究展示的重要窗口。鄣吴镇以安吉儿童村项目为依托,积极搭建人才集聚平台,相继出台支持保障政策,努力优化就业创业环境,全力打造国际化人才集聚新高地。7月,安吉由商务部主办的援外项目“发展中国家幼儿园和学前教育环境研修班”在这里举办。29位国际学员通过实地考察,开展国内外幼教专家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鄣吴接轨国际化。依托儿童村项目国际化品牌引领,鄣吴镇已与浙江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等10余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开展合作,成功引进高层次人才19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研究生8名)。鄣吴镇各类项目已成功引进博士3名,研究生及大学生456名,培养省市县各级工匠大师44名。

强化国际人文服务环境,提档驱动力

始终将提供优质工作与居住场所作为重要抓手,高标准建设办公场地,完善办公室、会议室和项目展厅等功能区域。完善生活配套,提升人才需求幸福度,依托“吴昌硕故居”等已有项目,引进“文化+”的消费新业态。目前,已建成文化创意街区、乡村博物馆、咖啡馆、西餐厅等产业项目。聚焦“亲子研学、幼儿玩教具设计与研发、非遗制扇”等产业,形成“教育+文化+产业”为一体的人才集聚特色“百人园”,全力提升人才就业创业环境。

为了进一步实现文旅深度融合,发掘乡村文化遗产资源,鄣吴镇将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各项工作:

继续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一要充分认识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意义,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扎实推进文物保护管理工作。二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保护管理水平。学习相关的文物保护专业知识并做好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交流,发现问题要尽快处理,及时上报,并保护好现场。三要加强宣传力度。文物保护工作是全社会的工作,全民都有保护文物的责任,要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契机,举办系列宣传活动,宣传文物保护的相关知识。

加快昌硕艺术中心建设

依托“昌硕文化”品牌优势,谋划建设第六批专项债拟建项目——吴昌硕艺术中心,除了常规的文化展示馆、体育中心的功能外,同步设置艺术论坛中心、艺术品拍卖行,艺术创作工作室等,同步考虑社会化服务功能的运营前置事宜,谋划设立“浙里昌硕”艺术奖永久会址。

全力打造竹扇产业品牌

制扇产业作为鄣吴镇的支柱性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更要正视存在的问题。目前依然面临着低、小、散的情况。投入近2亿元建设集扇业设计、制作、展示、贸易及大师工作室等功能为一体的扇艺共富产业园。安吉县第一批共富产业园已集中竣工,鄣吴扇艺共富产业园成为全县第一个开工的小微园项目。鄣吴镇致力于打造扇业品牌,通过品牌赋能,为其扇艺产品开拓新时代新市场,开启新发展新征程。

健全国际人才招引体系

积极协助儿童村项目与国际知名院校开展校地合作,面向海内外各大高校招聘高层次、专业化人才队伍,并通过组织各国幼教人才来鄣吴镇实地参观考察、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主动为儿童村搭建良好的人才交流互动联系平台,强化输出国际级幼教高端人才,选聘优秀教师代表到国外进行交流宣传,实现“安吉游戏”国际化品牌效应的最大化释放。

(浙江省安吉县鄣吴镇人民政府/供稿)

微信图片_20231115154646.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82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