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博物馆建于2005年,自开馆以来,全面开展世界文化遗产西湖的保护、展示和传播传承工作。在宣扬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方面,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这个大方向,充分利用场馆资源开展红色电影放映等各项工作。2009年1月由杭州市关工委直接命名并授牌的杭州市青少年“第二课堂”影视教育基地落地杭州西湖博物馆,这是杭州市级馆中首家通过批准备案、具备影片播放资质的爱国主义影视教育基地。
15年来,基地播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经典优秀影片共计500余部、2000余场次,受教育青少年学生观影超22万人次。红色电影展映已成为杭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品牌,引起广泛关注。西湖博物馆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在运营保障、实践方式及创新拓展方面积累了经验,打造有自身特色的爱教模式。
运营保障
为确保红色电影展映工作的常态化开展,基地从工作机制和硬件设施这两个关键方面入手,建立了由关工委牵头、各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各环节均有专人负责、落到实处。同时与原南京军区政治部(现东部战区政治工作部)杭州影视管理发行中心、杭州市文明办、杭州市教育局、杭州市志愿者协会及大专院校等合作共育,保障片源、学生组织及现场管理力量。在教育部门的发动下,不少学校把进基地观看红色电影作为每学期学校必享的“红色文化大餐”。杭州市少工委红领巾争章、“红领巾讲解员”以及杭州市精神文明办“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系列主题教育实践等活动陆续加入,各教育品牌联动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矩阵。
在硬件设施上,博物馆利用报告厅作为红色电影放映场所。报告厅可容纳216人,为确保播放质量进行了二次提升改造,采用智能化集成控制系统,主屏幕为大屏2.6m×4.8m的全彩LED显示屏,扬声器布置采用主音、辅助音响、中置音响及低音的方法以达到立体声的效果,更好地适应现代数字影像技术对环境的要求,也大大提高了观影效果,受众反馈良好。
实践方式
红色电影展映在与学校及各方合作开展的实践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一些方便实用、针对性强、教育效果好的做法和方式。
推出“菜单”服务,方便观众选择。梳理影片,从片源库中遴选优秀作品制成影片推荐菜单,通过预约机制全年免费供学校和社区“点菜”。菜单包括影片目录、内容简介、放映时长等,清晰明了方便选择,更具灵活性、针对性、实效性。
结合重要时事,进行专题展映。推出“每月一播”和“年度百场电影展播”两大固定主题展播。“每月一播”主要围绕当月事件,如四月“缅怀革命先烈”、五月“致敬劳动者”、七月建党、八月建军、十月国庆等系列,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在重要的周年庆则举办大型的“百场红色电影”专题展映,如在建党一百周年举办“童心向党·党的光辉照我心”、抗战胜利纪念七十周年举办“腾飞中华,辉煌七十年”、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举办“六十年的电影,共和国的篇章”、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举办“百日放映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举办“祖国颂”等电影展映活动。通过持续展映引导青少年形象、直观地了解党史、国史、激发他们爱党、爱国热情。
主动做好服务,送片上门放映。展陈升级改造闭馆期间,博物馆适应形势主动推出送片上门服务,走进学校和社区。每年暑期以联乡结村为抓手,把红色电影送进社区公益暑托班。同时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的宣传功能,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如推出优秀主题电影片断选播、线上一周一期的红色电影推荐及观影配音等活动。
利用“1+X”方式,开展延伸活动。为打破被动、灌输式教育,博物馆积极探索教育新途径,以“1+X”模式深化影视基地的教育成果。其中“1”为一部影片,X为结合观影开展的系列延伸活动:如推出互动式学习,设置“红色党史我知道”知识竞答,设计“—句话感言”“心目中的英雄”等观后感活动,组织“点亮小目标”等等。
创新拓展
新时代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面临更高的要求和挑战,红色电影放映的实践方式也在持续创新拓展中。
数字化初步探索,创新传播载体。在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的背景下,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之路。基地现拥有300余部主旋律影片,我们将部分光盘资源升级为数字资源,形成了一个初步的影片数据库。用百度网盘发送链接的方式推送进校园、进社区,创新了传播载体,大大扩大了推送范围。
沉浸式主题宣讲,打造思政课堂。 在红色电影展映的实践中,我们发现,单看某一部电影虽然也能受到艺术熏陶和思想启迪,但由于时代背景、个人经历等原因孩子们对一些影片的内容不太能深入理解和共情,需要“讲解”。根据这一特点,2022年基地与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理论宣讲团合作,推出了“红色电影中的党史”宣讲系列活动。活动以红色电影作为宣讲载体,联合高校和中小学,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用炙热的感情、激扬的文字讲述党的历史。目前已推出“大国崛起 吾辈自强——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祖国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等系列专题。
搭乘“红色公交”,扩大品牌影响。2019年,由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主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红色公交开通,沿西湖环行,西湖博物馆作为其中的一个红色站点加入专线。专线秉持“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理念,在公交车体、站牌等载体上,开展图文并茂的红色宣传。专线沿途语音播报每个站点附近的爱国主义教育场馆的历史或红色故事,同时在车厢内放置各站点宣传手册,游客随车还能听到专业讲解员的义务讲解,使红色公交成为流动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进一步打响红色电影影视教育活动品牌。
党建引领添活力,入选精品线路。随着影响力的扩大,基地入选杭州市主题党日活动点及“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精品线路,向全市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开放,成为“追随总书记的脚步”主题教育的重要现场教学点。进一步拓展了教育面,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思考展望
循迹溯源,打造党建引领精品线路。2023年6月,杭州西湖博物馆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全新升级固定展陈“西湖天下景”,站在一定的高度,讲好博物馆故事,传承好西湖的世界遗产价值。携手共建,打造大中小学“大思政课”。此外,加强完善与浙江财经大学研究生理论宣讲团的合作共建,持续开展红色电影中的党史宣讲项目,探索“大中小学如何携手上好‘大思政课’”的有益途径。杭州长桥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学生在参加完活动后,表示自己长大后要报考和宣讲团哥哥一样的学校,也要站在台上宣讲。宣讲团成员说:“那一刻,感觉自己为孩子播下了一颗信仰的种子。”以青少年“第二课堂”影视教育基地为平台、红色电影为媒介,联合高校和中小学,积极探索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共创社会大课堂,探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沟通联系,与高校从理论上深入探讨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方式方法,了解小学的思政课内容以及班会主题、寒暑期社会实践主题,为协同育人合力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做出更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