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博物馆“进商超”重庆市沙坪坝博物馆非遗社教路径探析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陈虹锦 付雨佳

重庆市沙坪坝博物馆作为典型的中小型博物馆,在博物馆飞速发展的今天,主动向社会敞开大门,携手京东重庆开展非遗体验系列活动,创新“博物馆进大型商超”模式,在京东电器超级体验中心、京东MALL等成功举办“碎瓷嵌艺”非遗体验系列活动,首次将馆藏文物、特色建筑与青少年创作融为一体,首次将博物馆社教空间与城市商业综合体融为一体,打造博物馆综合展览教育项目,也是一次对博物馆与公众对话形式和方法的新探索。

号召力:前期招募,“大品牌+博物馆”碰撞出吸力

为对参与活动的人数进行提前把控,“碎瓷嵌艺”嵌瓷非遗DIY体验活动采取预约参与的形式。在活动的初始阶段,沙坪坝博物馆通过馆方微信公众号推文、京东社群等多个渠道积极号召广大公众,以期借助京东这一大型品牌与博物馆深度结合,产生更强大的号召力,激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

“博物馆+商超”的合作模式,目的之一在于借助大型商超的广泛覆盖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受众群体。通过这一模式,公众能够更便捷地了解传统文化,体验博物馆社教活动。同时也有利于拓宽博物馆的宣传渠道,使活动的号召范围更广泛,辐射相近社区,从而解决中小型博物馆“社教活动招募人数不足”“参与社教活动的公众画像单一”的痛点。

传播力:推向公众,“线上+线下”形成传播场域

当下,传播力的实现往往依赖于线上宣传和线下传播的有机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才能形成一个强大的传播场域。在这个场域中,通过各种传播手段和渠道的相互作用,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使其能够迅速有效地将特定的内容传递给更多的人,实现信息的广泛传播,从而达到扩大影响、普及知识、推广产品等目的。

本次非遗宣教活动的两个主要推动力量——沙坪坝博物馆和京东超级体验店,都设法通过各自的方式来扩大活动的传播力。沙坪坝博物馆作为一个公共文化机构,利用其展览、教育活动等渠道,向公众传播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京东超级体验店,作为一个大型电商平台的线下大型体验商场,则通过其广泛的用户基础和线上平台,将非遗文化推向更广泛的受众。两者合作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传播场域,使得非遗文化的宣教活动能够触及更多的人,有效增强了活动的传播力。

文化与商业双渠道宣传,扩大了宣传途径,快速吸引了大量关注,同时打破了博物馆固有的传播受众圈层,实现不同领域宣传受众的交融。活动在人流密集的商场中庭开展,开放大场地,直接面对商场客流进行授课,吸引往来人群驻足停留,让非遗课堂授课现场即时增加更多非预约的新受众,吸引他们关注“博物馆+商超合作”的系列活动,引导他们了解博物馆并产生到馆参观的意愿,线下影响力由此得到扩大。

创新力:挖掘馆藏,“新文创+新形式”探索新路径

嵌瓷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建筑装饰技艺,其主要做法是将彩色碎瓷片镶嵌在灰塑的泥坯之上,利用瓷片的釉面色彩,形成斑驳繁复的肌理,达到建筑装饰的效果。嵌瓷最早见于明末清初的潮汕闽南地区,后随着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传入川渝地区,成为川渝地区广泛运用的建筑装饰手法,多见于屋顶和墙面装饰。

本次“嵌瓷DIY”非遗社教体验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趣味性课堂教学相结合,以DIY为形,以非遗为核。活动围绕嵌瓷非遗工艺小课堂和嵌瓷工艺DIY创意体验这两个主要环节展开。在“嵌瓷DIY”工艺小课堂环节,授课教师以生动细致的语言讲解和丰富多彩的嵌瓷图片介绍什么是嵌瓷、嵌瓷的作用、运用场景和常见图样等有关知识,让课程内容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在“嵌瓷DIY”创意体验环节,活动使用到的材料包是重庆市沙坪坝博物馆2023年配合原创展览“碎瓷嵌艺——嵌瓷体验展”独立开发的嵌瓷DIY文创。该文创曾荣获2024“重庆好礼”旅游商品(文创产品)大赛银奖。通过创意体验这一环节,现场观众不仅可以在实践中感受嵌瓷技艺的魅力,还可以把自己的DIY创意作品免费带回家。于博物馆而言,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将馆内文创产品推广出去,既实现了创收,又增加了知名度,让更多人了解博物馆,为博物馆增加了潜在的参观人群和文创购买人群。

相比于“非遗进课堂”的教学模式,“非遗进商超”可谓是博物馆寻求破圈的一大创新。一方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趣味性课堂教学相结合,引入新颖的教学内容,让非遗为课堂注入灵魂;另一方面,博物馆进入商业超市开展各类活动,让开放的活动现场摆脱了空间有限的学校课堂,活动场地更加宽敞开放,便于孩子和家长共同听课、一起互动,且吸引了更多公众的关注和兴趣。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是看重其承载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选择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活动的实践载体,是因为它具备现场动手制作的操作性和可行性,让公众在亲自动手的过程中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深入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非遗进商超”是博物馆教育资源进社会的有益尝试,充分诠释了“让文物活起来”的文化内涵,使博物馆更好地走进大众视野,助力非遗在当代社会的传承。

影响力:总结经验,让“博物馆+商超”模式遍地开花

此前,国内外已有不少博物馆与商超合作以寻求跨圈层的突破。例如,位于日本大阪的高端百货品牌阪急百货,曾举办过一场以“form of spirit in africa”为主题的非洲艺术展览。该展览不仅汇聚了大量非洲艺术作品,还特邀了非洲艺术家亲临现场。活动期间成功吸引了众多具备高度艺术鉴赏力的顾客群体,并对此百货内各类业务产生了积极且正面的转化效果。而国内,苏州博物馆于2020年走进上海世纪汇广场,携手新锐艺术家,共同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与领域的展览,为公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艺术体验,探索了博物馆与商业合作的新型模式。故宫博物院、三星堆博物馆等文博单位也曾携手商业地产做过全国的巡回快闪店活动。

目前来看,博物馆与商超的合作形式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小型展览搬进商场,在商场设置主题展览,其中数字展的形式较为常见;二是在商场设置快闪柜台,售卖博物馆文创产品。虽然有的博物馆在选用以上形式的同时有设计与之配套的教育活动,但往往活动方式简单、规模不大,且主要围绕展览展开、为展览服务,并没有形成系列化、相对独立的社教活动。本次沙坪坝博物馆与京东超级体验店的合作,以“嵌瓷小课堂+DIY体验”的社教活动为中心,让家庭成为活动的主角,是将中小型博物馆社教活动迁移到更大空间、更多人流的区域而进行的有益尝试,活动形式具有灵活性、开放性,活动内容又不失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在博物馆实现自身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助力文化宣传和非遗传承等使命完成等方面都大有裨益。

在商超开展博物馆自身已经比较成熟的教育活动,相较于策划主题展览,准备时间更短、开展工作更快,对中小型博物馆而言,更具有短时间内实施的可行性。系列形式的教育活动也更易于复制,甚至能够实现每周在不同的商超场地开展活动。例如本次嵌瓷体验活动,由于此前已经在博物馆内成功开展过,即使更换场地,只要在准备阶段与商超工作人员充分沟通、通力合作,就能顺利落地。活动超预期的成功,商超方也表示满意,主动提出继续追加活动场次,其他商超也提出合作意向。由此,博物馆进商超的宣教活动系列化、常态化也变得水到渠成。

在深入分析和细致总结目前的工作经验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后,沙坪坝博物馆致力于将博物馆与商场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业态进行深度融合,以期打造出一种全新的、具有示范意义的创新模式。计划通过文化与商业的碰撞,让博物馆不再仅仅是一个静态的展览空间,而是变成了一个可灵活移动、充满活力、能够与公众进行互动的社交平台;同时,商场也不仅仅是购物的场所,而是变成了一个能够体验文化、享受艺术的文化生活空间。

以文促商、以商养文。“博物馆+商超”这一模式,既借助商业力量做好文化宣传,又助力商业繁荣发展,实现了文化与商业的双赢。希望通过这种创新模式,不断扩大博物馆的影响力,以期开展规模更大、形式更丰富、更具有意义的社教活动,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和商业的互动中来,从而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商业的协同发展。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22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