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考古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50年代英国学者迈克尔·瑞克斯(Michael Rix)发表于《史学爱好者》杂志的一篇文章,文中“工业考古”一词的本意是对英国工业时期机械与纪念物的调查、保护与研究。同时,英国技术史专家R·布坎南(R.Angus Buchanan)认为,工业考古学是一门包括调查、考察、记载和保护工业遗迹的学科,其目的在于从社会史和技术史的角度来评价这些遗迹的存在价值和研究意义。
1978年成立的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TICCIH)对世界范围内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保护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2003年《下塔吉尔宪章》对工业遗产概念、工业考古定义进行了界定,不仅将包括机器设备与建筑场所在内的制造业遗产视作工业遗产保护的主要部分,而且将工业遗产的范围进行扩展,不再局限于工业建筑与生产场所,还包括工业生产技术及工艺流程等非物质形态的工业遗产。
中国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保护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政府却足够重视,在工业遗产保护方面已出台相关政策。200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6年,以“工业遗产保护”为主题召开无锡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2007年,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时工业遗产列入范围。
就景德镇陶瓷工业考古和工业遗产保护与研究现状而言,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陶溪川工业遗产博物馆对“十大瓷厂”做了大量的口述史调查,并收集了这些企业大批档案资料,也打造了陶溪川、建国瓷厂等项目,但针对其进行的系统理论研究成果却不多,研究的深度仍然不够,也缺少对工业遗产背后技术文化的关注。正是因为工业遗产是工业考古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源与考察对象,所以,必须从工业文化发展的视角思考工业遗产保护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因此,在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保护研究中务必要重视技术史与工业考古的研究,重视技术文化及其当代价值,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保护路径与可行方法。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保护的工业考古学视角
以“十大瓷厂”为代表的陶瓷工业遗产是景德镇城市工业文明的缩影,反映了新中国景德镇瓷业生产力水平。“十大瓷厂”建筑与设备作为陶瓷工业遗产,具有较高的文物保护价值,但在景德镇城市发展与产业结构转型的进程中,很多工业遗产遭到了破坏,也缺乏专门的记录档案,给深入研究造成了一定困难。工业考古学从关注工业遗迹、遗物个体历史的保护逐渐转向研究和保护遗迹、遗物的整体。相较于过去的陶瓷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工作,如今,重视档案记录和描述工业遗迹,以及阐述其技术功能和具体年代已迫在眉睫。
景德镇工业考古重视陶瓷工业遗产所折射出的技术革新的影响和对技术革新的反作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机械化被引入制瓷业,虽对传统制瓷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但它却是衡量近现代陶瓷工业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机械化制瓷技术在景德镇出现的时间相对较晚,但毋庸置疑技术因素在工业考古研究中是需要被摆在第一位的,机械化带来的科技创新的标准几乎可以衡量不同时期不同类型陶瓷企业的发展。陶瓷工业、陶瓷技术史的研究不应将技术从历史中去掉,每一次的技术变革都有改变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可能性,技术应与社会、经济、环境、政治因素列为同等重要的位置。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保护应以工业考古学为视角:第一,对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及其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系统地考察。以宇宙瓷厂为例,运用田野调查法,通过分析工业遗产厂房布局、技术设备的演进,以及产品销售生产与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反映出科学技术、社会经济、自然资源与环境等之间的互补与联系。第二,保存和复原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中的技术信息与数据。通过数字技术复原设备,绘制图片,考察技术设备演变序列,同时结合产品产量数据对生产技术、设备与产量关系进行解释。结合近现代景德镇陶瓷工业的发展情况、产品及销售情况、技术以及工艺改进情况对社会的影响,探讨景德镇陶瓷工业历史重要性。第三,对景德镇陶瓷工业技术特征及内涵进行阐释。经过分析发现,虽然工业社会景德镇制瓷工艺基本步骤改变较少,但其各类技术设备在不断演进,并且与传统制瓷手工业相比具有目的性、社会性、多元性的特征,总体呈现出对外来技术进行总结、消化和吸收的过程。第四,阐释工业遗产价值,助推试验区建设。总结景德镇陶瓷工业考古的理论以及研究方法,探讨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与工业考古的当代价值,寻求工业考古对陶瓷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的路径,重视技术文化在现代区域生产中心构建中的赋能作用,用以推进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
工业考古学与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评估标准的制定
工业考古学结合中国近现代陶瓷工业与制瓷技术发展的情况,可以制定出陶瓷工业遗产的评估标准。标准的制定应注意陶瓷工业遗产与其他工业遗产、一般文化遗产的联系与差异,特别是注意与后者的差异。标准拟认定的陶瓷工业遗产应该是在工业时代景德镇陶瓷生产领域较具技术领先水平,以及富有代表性、典型性和中国陶瓷工业特色的陶瓷工业遗产,特别是一些不可移动的、可移动的和非物质的工业遗存。因此基于工业考古学角度,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评估标准的制定应从如下几个指标去考虑:第一,近代以来体现并代表中国陶瓷工业创造力的陶瓷企业;第二,在中国陶瓷工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有过重大影响的陶瓷企业;第三,对近现代陶瓷工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陶瓷工业与技术引进项目;第四,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城市化和社会文化发展有过重要贡献、产生过深远影响的陶瓷工业成果。
此外,一些体现优秀工程设计或者具有特殊意义的陶瓷工业遗产景观,即便是不够典型或者曾经很普通,但由于其存活时间较长而变得具有突出价值。当然,传承或承载工业文化必须是评价陶瓷工业遗产的典型因素。陶瓷工业遗产尽管比起其他工业遗产来显得不够突出,但是由于其对传统技艺的颠覆性变革,而具备开创性的历史意义。如景德镇宇宙瓷厂,作为景德镇第一个实行机械化生产的大型陶瓷工业企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建设,到90年代停产。景德镇宇宙瓷厂历经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形成的不同类型与风格的厂房建筑、特殊的厂区布局等被认为是典型的陶瓷工业遗产形态,同时留下了保存完整的锯齿形厂房、烧成车间隧道窑与烟囱、旋风除尘器、沉淀池等建筑与基础设施设备,这些都具有工业文化特征与技术时代性象征。当然相较于得到妥善保护的少数陶瓷工业遗产,还有尚未得到妥善保护与活化的其他陶瓷工业遗产,目前也很难被评估是否具有保护活化的价值。而最好的选择就是需要工业考古学介入与甄别,以突出陶瓷工业遗产自身的陶瓷产业特征与技术属性为目的,在合理的评估标准之上制定最佳的保护活化方案。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对丰富工业考古学研究内容的意义
陶瓷工业遗产作为景德镇陶瓷工业发展的见证,是技术文化的实物载体。陶瓷工业遗产是展示近现代陶瓷工业的创造性工程,也是体现陶瓷工业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在工业时代,建造国有与集体陶瓷企业的目的是利用其产业优势服务国计民生,在满足日常生活器物使用的基础之上,也为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层面等需要服务。尽管无法直接使用工业考古学评价陶瓷工业遗产,但陶瓷工业对国家工业化、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不言而喻。从陶瓷工业遗产可以看出,陶瓷工业发展所衍生出的技术文化,无论是有形的设备,还是无形的工艺技术、技术史、技术价值及观念,均对景德镇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上述各方面都不是孤立的,同时也不能单独成立,而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某一案例可以在某方面比其他方面有更多意义,一个地点也许在技术上意义重大,而另一地点可能更有社会和经济价值,在针对个案分析的时候需综合考虑。这点与工业考古学的研究内容不谋而合。
目前,工业考古与技术史研究与陶瓷工业遗产保护开发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尚未形成,由于理论基础薄弱与研究的缺位,容易对陶瓷工业遗产保护造成负面影响。虽然我国工业考古研究目前仍未形成独立成熟的研究体系,但通过对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研究,可以挖掘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的技术史学术价值,丰富工业考古领域研究内容:如陶瓷工业考古基础理论研究、陶瓷工业遗产的个案研究、陶瓷工业遗产的技术功能研究、陶瓷工业遗产的科技价值认知、陶瓷工业遗产的社会文化价值认知、陶瓷工业遗产及其技术演进发展史、陶瓷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和技术文化传承等。
鉴于此,呼吁技术史学者参与工业考古学研究和工业遗产保护工作。作为陶瓷大国,陶瓷工业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本来也应该是我国技术史界研究的一个方向。过去研究重点在于对古代技术史研究,实际已经涉及属于工业遗产范畴的古代手工业与工程技术遗物、遗迹的研究。而现在我们需要通过工业考古学,进一步了解近现代技术史,最终把陶瓷工业甚至整个工业放到更加广阔的人的世界、文化的世界、文明的世界、人与自然互构互存的世界、人类不同文化互动互联的世界中去观察、分析、思考,揭示工业不断重塑人们生活世界的波澜壮阔的过程、作用、机理和规律。
(作者单位: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