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艺术在校园美育中的创新融合
——基于深圳新安中学学术沙龙的分析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李伟青

在国家大力推进美育工作的政策背景下,2020年、2021年国家先后出台《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等文件,明确要求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学校教育。书画艺术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哲学思想与精神内核,其教育价值亟待深入挖掘。本文以深圳新安中学的书画美育实践为例,总结其在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经验,以期推动书画艺术在校园美育中的广泛应用。

深圳新安中学自2020年9月起,以“传承与创新”为主题定期举办书画艺术学术沙龙活动。活动每学期开展2至3次,邀请书画艺术家、教育专家及本校师生共同参与,内容涵盖书画作品展览、专业学术讲座、创作实践交流等环节。其特色在于聚焦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专家现场讲解笔法墨韵、师生互动临摹创作等形式,系统性提升师生对书画艺术的审美认知与实践能力,成为校园美育创新的重要载体。

新安中学书画美育课程体系打破传统,构建了“基础课程+拓展课程+实践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设置模式。基础课程注重书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如书法的笔法、结体,绘画的构图、色彩运用等;拓展课程结合学生兴趣和特长,开设书法鉴赏、国画创作等专题课程。

在教学方法革新中,新安中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创设多元情境教学场景。例如,组织学生赴深圳博物馆参与“古代书画珍品特展”现场教学,由馆内研究馆员专题讲解宋代山水画的构图技法与文人意趣,引导学生观察范宽《溪山行旅图》的笔墨皴法;在深圳美术馆“岭南画派百年回顾展”邀请画家现场示范“撞水撞粉”技法,学生通过临摹高剑父《秋鹰图》深化对传统水墨技法的理解。

项目式学习则以主题创作驱动深度学习。围绕“二十四节气”文化开展跨学科项目,学生分组完成从诗词文本解读到书画创作的完整流程:书法组研习文徵明小楷《四时读书乐》碑帖,绘画组借鉴陈洪绶《杂画册》的构图风格创作节气主题水墨画,期间邀请深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开展“传统绘画的当代转译”专题讲座,引导学生将篆隶笔法与现代平面设计结合。此类教学实践强化了学生对传统书画技法的掌握,培养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文化阐释能力。

通过对新安中学书画美育实践的研究发现,书画艺术在美育中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除了传统的审美培养功能外,书画艺术还在文化传承、创新实践、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生在学习书画艺术的过程中,提高了审美素养,增强了文化自信,培养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这也为缓解学习压力、调节情绪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位参加美育课程的学生说:“我以前觉得书画就是写写字、画画儿,学了之后才发现里面藏着好多‘密码’。比如临《兰亭序》时,老师带我们分析王羲之笔势里的节奏感,像‘之’字二十种写法,原来每个转折都藏着情绪变化。有次临摹水墨画,我试着用浓淡墨色表现校园操场的光影,居然画出了跟照片不一样的灵动感觉。现在我书包里总装着速写本,压力大时画几笔山水,心就静下来了。”

另一位学生说:“课程中印象最深的是去博物馆看‘明清文人书斋展’,老师让我们对着文徵明的《惠山茶会图》找画里的茶具细节,回来后用泥条盘筑法做仿古茶器。刚开始总捏不好提梁的弧度,后来小组同学一起研究青铜器纹样,把回字纹刻在壶身上,居然得了校园文创设计奖。书法课上写隶书《张迁碑》,老师教我们用‘蚕头燕尾’表现金石味,我试着把这种笔法用到海报设计里,没想到美术老师说有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美感。”

一位老师说:“带学生接触书画这些年,最欣慰的是看到他们从‘被动临摹’到‘主动表达’的转变。记得有个学生最初连握笔都紧张,后来在‘苏轼黄州突围’主题创作中,用焦墨枯笔表现《寒食帖》的苍凉感,还在旁侧题了自己写的短诗。在心理健康课上,我们试过用‘意象画’疏导学生情绪,有个女生画了被水墨晕染的城市后说‘墨色慢慢散开时,像心里的焦虑也被冲淡了’。”

基于新安中学的实践经验,构建了“文化传承—审美培养—创新实践”的模型。该模型强调在书画美育中,文化传承是基础,通过学习书画艺术的历史、技法和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美培养是核心,通过欣赏和创作书画作品,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创新实践是目标,鼓励学生在传承和审美的基础上,创新创作,将传统元素与现代理念相结合。

通过近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师资建设和资源整合是影响美育工作的重点。优秀的师资队伍是书画美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新安中学通过引进专业书画教师、组织教师培训和教研活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学校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创新,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课程内容。整合校内外资源是书画美育的重要保障。学校与当地书画协会、美术馆等建立合作关系,邀请艺术家进校园举办讲座和展览,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场馆。学校还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尽管新安中学在书画美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践过程中仍面临一些挑战。诸如部分教师对书画艺术的理解和教学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学校在资源整合方面存在不足,校外资源的利用不够充分,与社区、企业的合作不够深入;学生学业压力较大,参与书画美育活动的时间和精力受到一定限制,影响了美育效果的提升。

未来,仍需要学校与社会相关机构持续发力,在书画美育方面不断创新,如加强师资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合作渠道,与更多的文化机构、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合理安排书画美育课程的时间和内容,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重视美育,鼓励家长参与学校的书画美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美育氛围。

综上,书画艺术在校园美育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创新融合能够有效拓展其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化传承—审美培养—创新实践”模型在书画美育实践中得到了有效验证,为书画美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34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