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藏的革命文物中,有一本珍贵的税法书籍——1931年1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以下简称“暂行税则”)。它是赤色中国的第一部正式税法,也是中央苏区统一的税收制度建立的重要标志。
暂行税则长15.2厘米,宽9厘米,由于经历了烽火年代和90多年历史,而且纸质文物不易于保存,整本纸张泛黄。封面右上角印有“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颁布”, 左下角标注“公历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中间印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暂行税则”。
暂行税则共分为五章二十二条。
第一章总则有两条,第一条规定“实行统一的累进税”,这是苏区税收政策的基本原则,同时明确“废除国民党军阀政府的一切田赋、丁粮苛捐杂税厘金等”;第二条规定“税的种类,分为商业税、农业税和工业税三种”。
第二章商业税,包括第三条至第六条。第四条规定商业税的征收范围为“征收其资本营利的所得税”,同时用列表的方式将商业税按照资本从200—100000分为十三等,税率从2%—18.5%;第六条规定了五种商业税的免税方法,包括“消费合作社”的免税需报告该省政府,还特别规定必需的“日用商品和军用品”可以随时由政府命令公布免税。
第三章农业税,包括第七条至第十七条。农业税的条款中,规定了农业税的征收范围为农民分得土地后,以“家”为征收单位,充分考虑每年主要生产收获、全家平均人口、生活必须支出等情况后,征收的最低数额及累进税。同时还规定了各种减免税的原则,如红军家属按照红军优待条例免税、有灾情时减免税等。从农业税的条款篇幅及详细程度与商业税、工业税对比可以看出,农业税是中央苏区最重要的税种,也是中央苏区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在农业税的条款前,加了一条“注”:鉴于复杂的情况,“不能规定一个统一的税收办法”,而是规定了农业税的征收原则,还赋权于各省可以依据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定出适当的农业税”,这体现了暂行税则既考虑了原则性,又兼顾了特殊性。因此,农业税中虽然和商业税一样公布了农业税分12个等级,税率从1%至16.5%,但同时也说明“附江西省农业税征收办法以作各省的参考”。
第四章工业税,包括第十九条至第二十一条,条款中虽然规定了按照资本的大小,规定的税率征收利润,但同时还规定“为促进苏区的工业发展,暂时免收工业品的出厂税”。
第五章附则,只有第二十二条一条,即规定暂行税则自公布之日起发生效力。
暂行税则在1931年11月28日,由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毛泽东等签署颁布,并决定“本税则自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发生效力”。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需要,1932年7月1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发布第七号命令《关于修改暂行税则问题》,命令指出:“本执行委员会鉴于目前革命的需要与保障革命的胜利起见,因此必须变更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一日所颁布的暂行税则的税率。”1932年临时中央政府颁布了《修正暂行税则》,在税基、等第、税率、纳税形式及征税期间和减税免税等方面,相对于《暂行税则》都有了较大的修改。
具体而言,商业税:税基由200-100000元变为101-500000元;等第数量由十三等变为十四等;税率由2%—18.5%变为6%—25%;免税政策由“肩挑小贩免收商业税”“商业资本二百元以下的一律免税”变为“肩挑小贩资本在一百元以下免收商业税”“商业资本一百元以下的一律免税”。
农业税:纳税标准和次数增加了“富农按劳动力平均(而不以人口平均)计算收获与纳税标准”与“每年收获麦谷二次者,应征税二次”;纳税形式由“农业税征收现款或农产品”变为“农业税征收现款,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币为限,其余的杂洋币不收”;免税政策由“红军家属按照红军优待条例免税”“雇农及分得田地的工人一律免税”变为“红军家属(限本身父母妻子及无劳动力的弟妹)按照红军优待条例免税”“雇农及分得田地的雇佣工人苦力本身和妻子一律免税”。不难看出,修订后的税基降低了,税率提高了,税负明显增加。针对修订后出现的问题,又陆续出台了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颁布的《关于商业所得税征收细则》(1932年8月1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部训令财字第十五号《关于统一税收问题》(1932年8月1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命令第二十号《为几种商业品减税问题》(1932年8月26日),中央财政人民委员部训令 第十一号《关于商业税与店租之征收事宜》(1932年12月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人民委员部训令(第十八号)《关于整顿商业税问题》(1933年4月2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税免税减税暂行条例》(1934年8月1日)等完善税收政策。
暂行税则从1931年12月开始实施至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被迫撤离中央苏区,虽然只有3年左右,但在政治层面,它是中央苏区建立的第一个较为现代化的财政税收体系,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在经济层面,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中央苏区政府财政支绌的状况,改善了中央苏区的经济条件,为中央苏区的建设提供了经费的保障,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江西省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