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研学旅行作为新时代创新运用红色资源的重要教育形式,对广大青少年学生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通过开展红色故事宣讲、革命旧址探访、历史情景再现等方式,引导青少年学生在行走的课堂中重温革命历史、领会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这种教育形式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切身感受革命先烈奋斗历程,从而厚植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
用好全省红色资源,创新工作举措,助力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为深入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向纵深发展,安徽聚焦充分用好全省红色资源,持续创新举措,有力地促进了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助力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为打造红色文化传承高地和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深化红色研学旅行工作机制。颁布《安徽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条例》等法规规章,建立由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牵头、19个省直部门参与的省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联席会议机制,制定了议事规则和成员单位职责,加强包括红色研学旅行在内的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不断完善和创新红色研学旅行常态化工作机制。
二是深挖红色研学旅行资源。截至目前,安徽省红色资源入选国家红色基因库建设单位达6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渡江战役纪念馆(合肥)研学旅游基地、萧县蔡洼淮海战役红色旅游景区研学旅游基地、金寨红军广场研学旅游基地、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研学旅游基地、凤阳县小岗村研学旅游基地等获评安徽省红色主题类研学旅游示范基地。联合共建15个省级高校“大思政课”和5个省级高校红色资源基地,建成全省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营地)175家。开展“纪念馆里的思政课”主题活动,推出86个“大思政课”项目,其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与安徽工程大学联合推出的“演绎新四军故事 唱响时代之音”——情景式主题思政课、芜湖市王稼祥纪念园管理处与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联合推出的“学子王稼祥——王稼祥在圣雅各中学”情景教学思政课项目分别入选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教学设计类和校园文化类精品项目,4家单位被认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
三是深入推动红色研学旅行发展。坚持将红色旅游景区建设成为富有特色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坚实阵地,以“研学安徽·行走的思政课堂”为主题,召开2024安徽研学旅游大会,举办全省研学旅游课程设计大赛,推出“新四军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爱国主义教育研学课程等一批红色主题精品研学课程。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成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3家,推出“初心如磐”皖西大别山红色基因之旅等15条红色研学线路,推出十佳革命文物主题游径、十五佳红色旅游康养基地、二十佳馆校共建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十佳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十佳长三角(安徽)红色疗休养县(市、区)、十佳革命文物故事短视频6个系列品牌75个最佳产品。今年第一季度,推进淮北市小李家红色旅游景区、亳州市辉山红色教育基地、滁州市龙岗红色研学基地等红色研学旅游基地品质提升,打造一批主题特色鲜明、课程和师资支撑有力、配套服务完善、综合效益突出的红色研学旅游基地。第二季度,结合“春学江淮 研读安徽”主题活动,整合省内红色旅游资源,推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红色研学旅游线路,满足不同年龄段游客的需求。
深入研究补齐短板,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提升红色研学旅行实效
当前,安徽省红色研学旅行虽然发展势头较好,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只有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和旅游价值,才能持续推进红色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其具体对策及思考如下:
一是进一步健全红色研学旅行机制。不断加大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管理统筹规划、联络沟通、协调指导力度,会商解决红色研学旅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行共同研究、共享信息、协同检查、联合督导,广泛凝聚各方力量,科学统筹资金投入、资源调配,完善家校合作研学安全保障等机制,一体推进红色研学旅行工作。
二是进一步丰富红色研学旅行资源。围绕挖掘红色家书、红色家风等红色文化内涵,编纂出版《安徽革命文物概览》《安徽革命文物故事》等书籍。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VR、AR、全息投影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沉浸式体验红色研学项目,增强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研发红色文化主题研学旅游课程,开展红色文化系列研讨活动,推出红色题材优秀文艺影视作品,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等重大节日专题展、红色旅游讲解员和革命文物讲述人大赛,不断提升红色研学旅行吸引力、传播力。坚持把红色文化与研学旅游融合,建设一批红色旅游教育基地,持续举行研学旅游课程设计大赛,推出更多红色主题精品研学课程。整合省内红色旅游资源,发布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红色研学旅游精品线路,打造红色旅游演艺和文创产品,满足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的需求,推进红色研学旅行全域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
三是进一步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组织引导大中小学生到渡江战役纪念馆、凤阳县小岗村、金寨红军广场、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等全省红色主题类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积极运用“大思政课”优质项目建设和校园红色文化教育精品课推广成果,因地制宜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利用“七一”“八一”等重大节日,组织策划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研学旅行技能大赛、红色研学经验交流,开展红色故事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军营、进机关等活动,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
四是进一步谋求红色研学旅行实效。结合各地红色历史人文等特色内涵,依托革命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遗址、红色文化园等周边景区布局开设红色研学户外营地,推广“红色研学+科技”“红色研学+非遗”“红色研学+互动”等模式,根据青少年学生自身的心理、生理、智力等特点,聚焦当地红色资源开发研学课程,加快培养专业红色研学导师,运用VR、AR、MR等科技手段,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探索推出“红色初心文化教育课堂”“亲子时光红色研学课堂”“红色文化体验课堂”等红色研学户外体验活动,切实提升红色研学旅行的沉浸式、交互式体验感知教育效果,不断增强感染力和影响力,有力促进寓教于乐、立德树人、实践育人。
下一步,安徽将深入挖掘和运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和旅游价值,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安徽红色文化深厚的突出优势,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持续推进红色研学旅行创新发展,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彩。
六安市组织中小学生到革命博物馆参观研学
(作者单位: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