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齐鲁记》,6月30日起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央视频全网首播。
齐鲁大地是今天山东地区的别称,因周朝在此建立了齐国和鲁国而得名。迄今考古发现,6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地繁衍生息。5集纪录片充分利用山东临沂跋山遗址、泰安大汶口遗址、淄博临淄齐故城、曲阜鲁国故城、青岛琅琊台遗址等发现与研究新成果,结合历史文献,系统梳理齐鲁大地上的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和早期发展,以及与中原等区域的文化交流融合,并深入揭示周朝齐国如何实现富国强兵,成为“春秋五霸”之首,鲁国何以赢得“周礼尽在鲁矣”的赞叹,立体呈现齐鲁大地对中华文明的突出贡献。
节目首次运用三维技术复原鲁国故城面貌,证明该城是《周礼·考工记》的最早实践之一,还首次根据鲁国故城南郊舞雩台遗址,揭示“祭天于南郊”的礼制渊源。节目深入揭示了秦皇汉武泰山封禅活动体现的政治文化与思想理念,以及泰山见证的治国理想与精神传承。节目结合一个个遗址、一件件文物,讲述齐鲁故事,多维度生动展现齐鲁大地的文化起源、发展进程和古代社会面貌,以及对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
《寻古中国·齐鲁记》持续深化“思想+艺术+技术”融合创新,充分运用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让远古的白陶鬶如振翅欲飞的鸟一样灵动“重生”,让战国丝绸、彩绘贝壳、战国歌舞陶俑和内藏59件食器的战国铜餐具等珍贵文物“活”起来。
(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