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赛促学砺技能 竞技赋能育人才
——首届山东省博物馆藏品管理技能提升大赛肇启行业新篇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周浩然

“典藏毫厘竞匠心,做好文物守护人”,6月28日至29日由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山东省总工会联合主办,山东省博物馆学会承办的第一届“山东省博物馆藏品管理技能提升大赛”在山东博物馆举行。本次大赛创新采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理念,通过理论考核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检验和提升全省文博系统藏品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为推进藏品管理科学化、精细化发展树立了行业标杆。

缘起国家重任,赛场砺炼真功

本次大赛的举办,源于山东博物馆承担的一项重要使命。2024年,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山东博物馆牵头开展“全国博物馆藏品管理能力提升研究”项目。项目组汇聚业内精锐力量,组建工作专班,对全国18个省的103家博物馆的藏品保管工作展开广泛深入调研,深入剖析当前全国藏品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体制机制不畅、文物征集困难、设施陈旧老化、数字化水平不足以及专业人才短缺等关键问题,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全国藏品管理能力提升工作建议报告》,并获国家文物局认可。

为切实解决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藏品保管工作水平,激发从业人员工作热情,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创新工作思路,树立“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理念,经过半年精心筹备,第一届“山东省博物馆藏品管理技能提升大赛”应运而生。大赛不仅全面展现了山东省博物馆藏品保管队伍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更为全国博物馆藏品管理工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案例和翔实的数据支撑。

精心打磨方案,创新亮点纷呈

本次大赛创新性地将专业技能比拼引入藏品保管领域,面对无先例可循的挑战,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优势,秉持“专业、公平、高效、示范”理念,精心打造赛事方案并呈现诸多亮点:

高规格定位,汇聚精英人才。本次大赛凭借其专业价值与行业影响力,被纳入2025年度山东省直机关履职能力竞赛项目。赛事设置高标准的参赛门槛,以五年以上保管经验为基本要求,既充分考量选手的行业积淀,也为赛事专业性筑牢根基。参赛选手经过所属博物馆及地方文旅部门层层筛选,最终来自山东省直及16个地市的43家文博单位的56名“文物守护者”脱颖而出。参赛单位涵盖综合类博物馆、专题博物馆、行业博物馆等,选手集中展现出山东省各类别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的高超水平。

“理论+实操”双核驱动,全面检验能力。大赛突破传统单一考核模式,构建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竞赛体系。在理论层面,重点考察文物保护政策法规、行业标准规范等核心知识,全面检验选手的专业知识储备;在实践层面,高度还原文物保管核心工作场景,围绕“文物编目卡填写”“书画文物保管与展示技能”“文物藏品包装与排架规范”分别设置三大模拟库房考核场景,通过多维度场景实战,系统检验选手的综合实操技能与职业素养,这也是本次大赛最具特色的创新亮点。

立榜样作示范,以标准促提升。为确保赛事质量,赛事规则、流程及评分标准经专家反复论证与推演,力求严谨科学、可量化。实践考场设置紧扣博物馆藏品管理日常需求,从藏品管理的核心工作中凝练考核内容,既精准考察选手的业务能力,又突出藏品保管的重点难点。通过赛事,选手不仅能充分展示自身专业水平,更能明确未来的提升方向。各考试环节设计细致周全,确保公平公正,同时具备可复制、可量化的特点,为全国同类赛事提供了具有示范意义的“山东标准”和宝贵经验。

匠心闪耀泉城,硕果引领未来

大赛最终评选出个人一、二、三等奖及优秀组织奖。参赛选手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精湛的实操技艺生动诠释了“毫厘竞匠心”的赛事宗旨,展现了山东文博人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本次大赛的举办意义深远。在文博人才培养方面,创新构建“以赛促学、以赛代练”的新型培养机制,通过竞技选拔与实战练兵相结合的模式,有效激发人才潜能,营造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为全国博物馆藏品保管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山东经验”和竞赛范式,对推动全国文博行业藏品管理水平提升具有积极示范作用。在省内层面,竞赛搭建了全省文博系统交流互鉴的专业平台,增进了馆际间的深度合作,更增强了行业向心力和从业者的职业认同感。同时,大赛的举办也为推动藏品管理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展望未来,山东省将以此次大赛为契机,持续深化藏品管理领域的改革与创新。一方面,系统总结赛事经验,不断完善竞赛机制,着力将其打造成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常态化品牌活动;另一方面,依托大赛平台,加强复合型保管专业人才梯队建设,积极探索智慧化管理等新模式,推动藏品管理工作迭代升级。同时,将进一步加强与全国各省市博物馆学会及文博单位的交流合作,虚心借鉴各地先进经验,主动分享“山东智慧”与“山东方案”,为全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山东省博物馆学会)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953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