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文明坐标:“西夏陵”申遗成功引各遗产地“共鸣”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何文娟

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第4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大会的木槌在法国巴黎敲响,宣布中国“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伫立近千年的古老遗迹,让世界为之瞩目。

西夏陵是中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1038—1227年)的陵墓遗址群,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坐落于具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

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直接为中国历史上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见证作用,实证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西夏陵”申遗成功引发热议,从北京的明十三陵到河南安阳的殷墟遗址,从陕西西安的秦始皇陵到贵州遵义的海龙屯再到吉林集安的高句丽王城,遗产地共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西夏陵同明十三陵一样,作为陵寝类的文化遗产,都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实物见证,它们的设计和营造体现了一定的哲学思想与技术成就,这两处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学术研究、活化利用、文化宣传等方面,有很多相似性,可以相互借鉴。”北京市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西夏陵是中国古代封建陵寝制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个陵区可以看作是西夏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可以通过对西夏陵园的相关研究来解读西夏社会的历史。陵寝类文化遗产地应该加强合作交流,发挥合力,共同提升保护研究和活化利用水平。

消息传来,河南安阳殷墟遗址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们十分高兴。安阳殷墟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杨利英说:“作为同样蕴含丰富历史遗产的殷墟,我们对‘西夏陵’申遗成功抱着热切的期望。尽管殷墟与西夏陵分别属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文化,但它们共同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内涵。西夏陵凭借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壁画艺术以及珍贵的文献资料,生动地展现了西夏王朝的辉煌历史和独特文化。而殷墟则通过其宏伟的宫殿遗址、精美的青铜器和甲骨文,揭示了商代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面貌。‘西夏陵’的申遗成功,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她期待未来两地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能够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和实践更为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传承策略。通过这些努力,让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秦始皇陵与西夏陵作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的代表,虽分属不同历史时期,却在文化内涵、建筑形制与价值特征上呈现出呼应性。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院长李岗表示:“二者均以宏大的规模、严谨的布局展现了各自时代的政治体制与思想观念。同属大型土遗址,‘西夏陵’申遗成功不仅为土遗址的系统保护与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也为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与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提供了重要契机。我们将通过更具创意的方式展现沉睡于黄土之下的文化瑰宝,通过提升遗址展示水平和公众教育功能,深化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绽放光彩,彰显中国智慧,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吉林集安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刘翔宇谈道: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与西夏陵在保护方面存在很多相似性。在保护机制上,均采用了分级管理、协同保护的模式。吉林省对于高句丽遗址的保护,确立了省、通化市、集安市三级政府协同管理体系,各级政府在保护工作中各司其职,共同推动保护工作的深入开展;西夏陵的保护工作则由银川市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主导,同时规划、国土资源、住建等多个相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配合,形成了保护合力。在保护措施上,均注重环境整治与日常维护,高句丽遗址保护范围内实施了严格的管控措施,禁止爆破、钻探、擅自施工等行为,以减少对遗址的破坏;西夏陵同样在保护范围内禁止了一系列可能危害文物本体及保护设施的行为,如涂污、刻划、张贴、攀爬等,并加强了对保护范围内环境的整治和日常维护。

“两者都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见证,都体现了‘和而不同’的政治智慧。”贵州遵义海龙屯文化遗产管理局局长吉桃表示,海龙屯遗址作为古代中国西南土司制度的代表性物证,见证了古代中国对西南山地民族地区“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西夏陵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为西夏文明提供了重要见证,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考古支撑。

申遗之路,亦是守护之路,更是保护管理的新起点。4个阶段、53年,从发掘研究、依法管理、全面保护到整体提升,西夏陵价值标识展示系统及保护展示能力水平全面提升。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将以这次申遗为契机,统筹持续深挖西夏陵遗址文化价值,做好系统保护利用和研究阐释工作。

西夏陵获得世界认可的历史性时刻,那些中华大地的文化遗产也在同频共振。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20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