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浙江省博物馆、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五届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博物馆联盟大会在浙江省博物馆举办。本次大会吸引了浙江省内众多科技公司参与,近20家企业代表来到现场,展示产品、分享案例,与博物馆从业者共同探讨交流,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互学互鉴之旅。
文物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博物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浙江省作为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本次活动中,多家科技企业展示了他们在文博领域的创新成果,为博物馆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博物馆业务开展提供了更多思路与方向。
机器狗导览:萌宠化身文化使者
在大会现场,一款四足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嘉宾的目光。它在大厅中进行数字化智能巡检,并在民俗文化馆内化身“江南婚俗专家”,以萌趣可爱的形象为观众提供导览服务。借助激光雷达技术,该机器人能够自主导航,灵活穿梭于展柜之间,自动避让游客,确保导览过程流畅自如。当到达讲解点位时,它通过连接馆内无线蓝牙耳机,对“十里红妆”的精美展品、朱金木雕花轿的精湛工艺进行精准定位讲解,让观众对浙东地区独特的婚嫁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外,它还会做出一些可爱有趣的动作与观众互动,让整个参观过程充满趣味。
AI+AR:让观众参与展览叙事
暑期,浙江省博物馆推出全新“浙江一万年”AR导览体验服务。该服务以良渚文化标志性元素“玉鸟”为核心,为观众精心打造沉浸式历史穿越之旅。活动现场,不少嘉宾提前体验了这一导览服务。观众只需佩戴AR眼镜,便能化身“时空伴随者”,在拟人化玉鸟的引导下,翻开承载着“浙江一万年”历史厚度的竹简,走过时光隧道,跨越一万年中的数个历史关键节点。在这场奇妙的旅程中,观众将亲历河姆渡稻作丰收、良渚玉器制作、越王铸剑誓师、南宋市场贸易等场景,目睹猪纹陶钵、玉琮王、越王者旨於睗剑等文物的活态呈现,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同在,解锁浙江文明的千年密码。在以往的AR导览基础上,此次服务实现了空间定位的坐标及AR内容状态的实时同步,让参与者能够在同一个数字化空间进行交互体验。同时,导览设备与客流量数据分析平台对接,AR眼镜端同步计算和优化AR导览路线,实现游客AR导览服务中对高密人群区域的规避和分流引导。
新技术分享:文物+科技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文物+科技”正成为博物馆行业发展的强劲引擎。本次大会召开的“博物馆新业态:文物+科技分享会”吸引了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的多家会员单位踊跃参与。其中不少单位一直致力于科技与文物保护的深度融合,是文化遗产的守护者,更是将科技与文化完美融合的创新者。他们围绕观众参观服务、文博场景下的语言模型应用、藏品管理应用、文物预防性保护、数字展览建设、文物安全防范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开展了一场聚焦文保新科技的先进理念、前沿技术与成功经验的精彩碰撞。
守正创新:一场文物与数字的“文化科技之恋”
文物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本体能够“说话”,是博物馆在新时代文化传播与教育中肩负的重要使命。高科技的介入对博物馆而言既是挑战也是赋能的机遇。博物馆人既要利用数字技术的优势,又要避免它对博物馆本质产生冲击。
面对社会的快速变化,浙江省博物馆始终秉持守正与创新并举的原则,用创新的理念来守正,用守正的理念来推动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用学术研究和陈列展览讲好博物馆自己的故事;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用好新技术,保护好浙江的文物,守护好博物馆业务的基本盘。我们通过优化线上展示平台,让观众的参观更加便捷;为研究者提供更有力的研究工具和数据支持;为管理者提供更直观的大数据支持,提升博物馆的运营管理水平。
目前,浙江省博物馆正在持续推进社会讲解资质培训工作。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一方面为社会导游提供博物馆讲解的平台资源,另一方面开展系统的培训,帮助他们提升专业素养。这一举措旨在吸纳更多社会导游加入博物馆讲解队伍,让更多人能够生动地讲述浙江文物背后的故事,传承和弘扬浙江文化。相信通过博物馆与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能够推动“人人爱博物馆”“人人走进博物馆”成为社会共识,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公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浙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浙江省博物馆作为浙江省的龙头馆,有责任、有义务为浙江搭建起一座连接文化与经济的桥梁。守正创新,文物与数字的“文化科技之恋”不仅是一场技术与文化的融合,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让我们携手共进,用科技的力量守护文物的根脉,用创新的思维点亮文化的未来。
(浙江省博物馆 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文物数智化与博物馆发展专委会)
四足巡检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