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画重焕光彩:科技与传统共护古建记忆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卜丁

随着暑期到来,位于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的北五省会馆,凭借780平方米清代彩画“出圈”,成为陕南“出片”的清凉打卡点之一。夏日清晨,在北五省会馆彩绘古建区,不少美术生举着速写本,摄影师端着相机,尽力捕捉朱衣武将的甲胄、青绿山水的晕染。

科技揭秘百年色谱

在陕南群山环抱的紫阳县瓦房店,占地1300平方米的清代建筑群静静矗立,这便是由五省商号在清代乾隆末年捐资兴建的北五省会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曾因地处由陕入川的水陆要道,享有“小汉口”的美誉。

北五省会馆主体建筑,沿南北中轴线排列有戏楼、观戏楼、鼓楼、过殿、正殿等,构成三进封闭院落,其完整的清代建筑群及精美的壁画彩画,受到众多历史学者、艺术工作者以及摄影爱好者的推崇。

在经历长期日晒雨淋后,这处古建筑的彩画图案逐渐模糊,存在威胁文物本体的多种病害。2014年,国家文物局立项对其进行修复,陕西采用“传统+科技”为该彩画“问诊”,经过10年的精细修复,至2024年顺利竣工验收。

在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实验室里,保护修复二部副主任刘东博讲述了对文物本体“把脉问诊”的详细过程。在保护修复实施前期,首先制定修复方案,在尊重和保持文物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需对历史背景进行调查、制作材料和工艺以及污染物进行分析,所以在正式“治病”之前,修复团队先是通过显微偏光分析了29个样品、用红外光谱检测16个样本,还将30个颜料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能谱分析。

在搞清这些成分的同时,修复团队还意外发现,这些彩画的蓝色颜料除了常见的普鲁士蓝,还存在蓝铜矿和苏麻沥青,绿色颜料中除了氯铜矿,还有绿辉石的身影。这些发现为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关键依据。就像给文物做CT,这些科技手段能精准了解彩画的“病因”,从而开出对症的“药方”。

修复方案需要精细操作,避免损伤原有彩绘。只有分析彩绘使用的颜料成分,对材料、工艺、污染物进行检测分析后,才能针对性地治理现存病害。北五省会馆的修复大部分时间在于对建筑物表面存在的灰尘、灰垢、化学污垢、油渍污垢等进行精细清理和剔除,清洗时必须极其谨慎,采用适宜的工具与方法,以确保在去除污染物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彩绘的原本风貌。

最小干预守真颜

北五省会馆用时最多的是针对“白灰层”的清理。因该建筑物曾作为粮站使用,白灰层覆盖面积达到159平方米。这些白灰层覆盖面在经年累月的自然环境侵蚀下,让彩画起甲、酥粉,部分图案已难辨识,紧密粘结的白灰与颜料层必须在毫米级操作中分离,所以这个环节成为整个修复工作中遇到的较大挑战。

“白灰层去除时,我们反复测试20余种清洗剂配比及处理方法,需要在遵循最小干预等原则的基础上,还能达到最佳清洗效果的修复方案。”刘东博介绍,针对大面积白灰覆盖这一核心难题,工作人员先用2A溶液润湿白灰层,再以竹制工具小心剔除,对易脱落部位预加固,如同为文物实施“微创手术”。最终,用时3年时间,为380平方米木构件完成“卸妆”,让彩画逐渐露出原本的模样。

除了白灰覆盖,还存在735平方米的积尘、227平方米的颜料层脱落等病害。针对起甲的颜料层,修复团队用竹签蘸取粘接溶剂软化压实,让破碎的色彩重归本体。

传统工艺的坚守是修复工作的灵魂所在。针对地仗层的修复,工匠们严格遵循传统工艺,用高岭土混合桐油、猪血制作地仗层,再以矿物质颜料绘画,朱砂勾勒人物衣纹、蓝铜矿渲染山水背景、铅黄点染花鸟翎羽。这种精准操作严格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原则,完工多年来,彩画整体效果依然稳定。

补绘缺失部位,也是该项目修缮中的重要一环。由于会馆彩画受自然环境影响,长期风吹日晒,颜料层大面积脱落,图案几乎无法辨认。修复团队通过仔细观察现存图案的线条和色彩变化,结合对清代彩画风格的研究,将现存彩画精心描摹下来,再在图纸上绘制出缺失部分的图案,而后根据图案内容,使用原始工艺及材料绘制部分复原效果图。

纹样解码精神密码

在处理完白灰层的覆盖、颜料层的脱落、表面污垢的清理之后,识别和研究彩画内容成为重点。这些彩画历经岁月沧桑,图案残缺、色彩褪淡,识别难度极大,怎样才能更好地识别、对比、保存原始画面,成为修复团队经常思考的问题。他们秉承保护与研究并重的理念,在修复的同时注重项目的数据存档和修复过程记录。

现存的彩画线条细若游丝,色彩淡如烟霞,修复师们凝神静气,根据线条的走势和色彩的残迹,拍摄数字图片,反复比对、推测,分析它们本来的模样。

有了初步识别之后,进入彩画图案的描摹过稿流程。描摹时,线条的粗细、色彩的浓淡,都需精准把握。这不仅为后续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重要依据,也能更好地留存彩画图案。

不仅如此,修复团队还对描摹过稿的图案进行细致分类,按照博古、人物、瑞兽、山水、花鸟等不同主题进行归类整理。这种分类方式不仅有助于梳理彩画的内容体系,还为后续的科研学术研究做好清晰的研究框架。

经过大量对比分析,修复团队最终确定了众多图案内容,涵盖博古图案16幅、人物图案32幅、吉祥瑞兽18幅、山水风景19幅、花鸟图案92幅、水果5幅、动物13幅、蔬菜4幅。其中,“三国”故事共21幅,已确认18幅,包括“庞统审案”“周瑜打黄盖”“七擒孟获”等经典情节;另有《封神演义》故事6幅。

此外,修复团队还将北五省会馆的彩画与同时期、同风格的其他地区彩画进行对比。如翻阅明清建筑彩画图案及相关书籍等,对比同期、同地区保存的古建筑彩画色彩运用、构图方式、线条风格等,借鉴《三国演义》明代版画和清代同题材年画中的人物姿态、服饰细节等元素,尽可能还原彩画整体风貌。

(卜丁)

image.png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52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