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馆改陈焕新 展示林则徐精神情怀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方蕾 马梅洁

2025年7月3日,福州新馆(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完成改陈升级,正式面向观众焕新亮相。福州新馆(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骡马市大街51号,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是林则徐在京任职期间的重要活动场所,现为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京地区类博物馆、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自2019年12月14日福州新馆完成腾退正式对外开放至今,福州新馆已运营2000余天,接待团体1000多批次,入馆参观超10万人次,提供公益讲解3000余场。

此次改陈延续了展览主题,充分利用馆藏文物,深入挖掘林则徐的光辉事迹和崇高品德,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宣传林则徐的爱国精神与情怀。在陈列艺术形式上,突出展馆特色,营造庄严、肃穆的空间氛围,全方位诠释展陈主题。

提升后展馆内分别设置“禁烟英雄林则徐”与“传承先驱精神 携手禁绝毒患”专题展览。通过多重叙事空间,传递“铭记—联结—践行”的展示思想,形成历史教育、空间叙事与社会动员有机统一的展览体系。

“禁烟英雄林则徐”展览 以中国传统书画卷轴为设计灵感,通过“展卷观史”的创新形式,将林则徐波澜壮阔的一生徐徐展开。展览分为“年少志高显英才”“宦海生涯展才学”“虎门销烟震寰宇”三大主题篇章,全方位展现这位民族英雄在成长历程、为官治世、民族大义三个维度的人生轨迹。步入展厅,观众仿佛展卷而行,沉浸式感受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崇高精神境界,形成“人在画中游”的奇妙体验。

“传承先驱精神 携手禁绝毒患”展览 整体展示空间呈“回”字形动线,象征历史的回响。展厅贯彻古韵传统风格设计理念,从宏观空间到微观细节都渗透着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空间主色调选用具有历史沉淀感的暖黄色系,以象征文明之光和精神传承。为增强观众的参观印象,展标区域特借鉴老北京四合院建筑中常用的立体浮雕工艺,展示全国十处林则徐纪念馆所在城市名称。观众近距离参观时,不仅视觉上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韵味,还能通过触觉体验传统建筑的肌理质感。灯光设计方面,考虑展厅的建筑属性,采用暖色温照明设备,还原四合院室内自然光线的温暖质感。这种对传统建筑元素的现代化诠释,既保留了文化记忆的厚重感,又赋予了展陈空间当代化的表达方式。

此外,为了在有限的展示空间内让展示内容更加丰富,改陈特别在户外游览线路中增设了移动展板,打造“处处有展览,步步有故事”的参观体验。

在基地建设上,福州新馆新增了类博物馆、全国禁毒宣传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西城区红十字会志愿者服务基地等15个基地身份;社会教育上,与北京市实验一小、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工商大学等60余所学校积极合作,注重品牌策划,围绕“禁毒宣传教育”“民族英雄林则徐”“时令节庆”以及“党建”等不同主题,累计策划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会教育活动近400场次,辐射受众达150万人次;志愿者建设上,志愿者服务总时长近1.4万小时,联合民盟北京市委、中国儿童福利协会、西城区红十字会等志愿服务队开展多场公益活动,以及“小小讲解员”训练营并定期在场馆服务。

在场馆运营方面,开创了“1+3+3+6+N”的总体运营规划,即在1个社会化运营机制的指导下,围绕禁毒宣传教育、爱国主义以及社区博物馆3个核心功能定位,应用数字化、文旅融合以及“博物馆+”3个核心战略,按照分散型理事会建设、馆际联动、馆校联动、跨域融合、构建文化IP、国际化6个方向,打造“Hello/您好,林大人”“清风徐来——林则徐家风传承”“我的青春不‘毒’行”“纪念林则徐诞辰暨开学第一课”“有福小院+”等多项特色品牌活动。

未来,福州新馆还将不遗余力地让到馆观众从“有福小院”认识“大千世界”,为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人民文博)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266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