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现状与对策探究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朱纬

非国有博物馆作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展潜力巨大,为我国博物馆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笔者参加了两次海南省非国有博物馆奖补资金评审及运营情况评估工作,实地走访调研了省内十几家非国有博物馆,获取了第一手数据资料,深切感受到海南省非国有博物馆目前的发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发展背景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海南承载着厚重而多元的文化,从三亚崖州古城斑驳的城墙、儋州东坡书院留存的墨香,到海口五公祠里的历史记忆,每一处历史遗迹都见证着岁月的更迭与文化的传承;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苗族银饰制作、海南黄花梨雕刻、海南椰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精湛工艺诉说着属于海南的古老智慧;热闹非凡的黎族三月三、庄重的军坡节展现着独特的民俗风情;苏轼、海瑞、丘濬、张岳崧、王佐等历史名人更是为海南文化注入了刚正与智慧的灵魂。这些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多元的民族文化等丰富的文化资源,为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而博物馆在展示历史遗存和文化遗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利好政策的支持 非国有博物馆强劲发展的背后是国家主管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在政策上给予指导和支持。2017年国家文物局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提出非国有博物馆要加快现代博物馆的制度建设,要落实法人财产权,健全退出机制,探索建立信息公开和信用档案制度;2018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了全国非国有博物馆藏品备案工作,这也是国家政府层面第一次对非国有博物馆的藏品进行调查登记。2022年3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海南省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2023年1月,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会同省财政厅制定了《海南省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实施细则》,为海南省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国际自由贸易港政策的实行为海南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更宽松的政策环境,降低了行政审批和管理成本,也提供了更多审批机会,使其能够积极与国际同行加强交流合作,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化水平和影响力。《关于海南省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意见》鼓励私人投资兴办博物馆,并促进社会资源向文物文化领域集聚;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政策,创新和推动全产业链发展;明确提出推动非国有博物馆集群发展,支持海口、三亚和儋州等中心城市规划建设高水平的非国有博物馆集群;从7个方面强化对非国有博物馆的扶持,包括土地供应、场馆扶持、资金补贴、产业链发展、陈列展览、对口帮扶、博物馆集群建设等。《海南省促进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实施细则》则从扶持对象与方式、申报与审核流程、绩效管理与监督几个方面出发,具体阐述了帮扶措施与实施细则,将政策支持落到实处细处。

现状及问题

数量与规模方面 目前,海南在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有29家,较过去几年有所增长,与国内其他省份相比,数量上偏少,发展起步时间较晚,这两年参与申请奖补资金的非国有博物馆有12家,总体参与度不高。这些博物馆规模大小不一,小型家庭式博物馆居多,展示面积多在500平方米以下,大型馆较少,展示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屈指可数。在馆藏数量方面,各博物馆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藏品丰富的博物馆可达数千件,而部分小型博物馆藏品数量仅在百件左右且质量上参差不齐;在年参观量方面,各博物馆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观众数量较多的博物馆可达70万人以上,观众数量较少的博物馆仅有1万人左右。

资金短缺与来源单一 非国有博物馆的运营需要承担场地租赁、藏品维护、人员工资、展览策划等多项费用,资金压力较大,尤其是一些位于旅游景区或繁华地段的博物馆,场地租赁费用高昂,运营成本高,进一步加重了运营负担。目前,海南省非国有博物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活动举办者个人投入,社会捐赠、政府扶持资金等其他资金来源渠道相对狭窄,资金来源单一,导致博物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资金瓶颈,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展览、藏品征集和设施更新等工作。

整体管理不够规范 非国有博物馆大多数存在藏品管理不够规范,基本没有完备的藏品账目,藏品登记信息不健全,没有详细的分类和研究;展品内容更新不及时,缺乏相应的介绍或存在错误;日常保管条件较差,藏品存在不同程度的自然锈蚀损坏现象;保护不到位,存在“重收集轻保管”“重展示轻保护”的现象;藏品鉴定、定名等工作开展情况也参差不齐。陈列展览大纲不完善,展览各单元之间的联系起承转合有待加强。展品陈列方式上不够灵活,形式单一,有些馆受限于发展规模,常将一个单元的内容算作一个基本陈列,且存在藏品堆砌的陈列方式,导致展览的重点和亮点提炼不够,大大降低了藏品的利用率,也降低了整体的观展效果。

缺少专业性的从业人员 非国有博物馆普遍存在专职工作人员较少的现象,很多都是凭借创办者的一腔热血和个人爱好成立运营的,他们往往身兼数职,分工不明确,有的既是馆长也是讲解员,还有的可能是藏品管理者抑或展厅管理员的角色;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馆方聘请的工作人员大多是其亲朋好友且兼职者居多,从外部引进的专业人员数量也比较少,基本是为了维持博物馆基本运营的需求,缺乏相关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除了管理人员和讲解员外,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市场营销人员,使得非国有博物馆在藏品管理、展览创新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制约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发展。

博物馆服务和社会教育活动有待提升 非国有博物馆应该找准自身定位,更好地发挥社会效应。目前非国有博物馆普遍存在年参观量不足,各项服务功能不够完善,个别博物馆只有外在形式,没有实质内容或者配套相关服务;社会教育活动开展较少,缺乏对潜在观众需求的了解,不能有效体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发展和知名度提升。

社会认知度低 许多非国有博物馆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策略,在社交媒体、旅游宣传等方面的投入较少,导致公众对这些博物馆的了解程度较低,公众参与度普遍较弱。除少数热门博物馆外,大部分非国有博物馆的参观人数较少,尤其是在旅游淡季,门可罗雀的现象较为常见。这不仅影响了非国有博物馆的社会效益,也不利于非国有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和对策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可制定和完善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的政策法规,明确非国有博物馆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为其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同时,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非国有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设立非国有博物馆发展专项奖补资金,用于支持博物馆的展览策划、藏品征集、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工作。加大对非国有博物馆的财政补贴力度,根据博物馆的规模、运营情况和社会效益等给予相应的补贴,缓解博物馆的资金压力。

拓宽资金渠道,开展合作经营 行政主管部门可加强对社会捐赠的宣传和引导,通过税收优惠、荣誉表彰等方式,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非国有博物馆捐赠资金、藏品和设备等。非国有博物馆也可以与企业、旅游景区等开展合作经营,通过举办特色展览、文化活动,开发文创产品等方式,实现互利共赢。如与旅游景区合作,将博物馆纳入旅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参观;与企业合作,开发具有海南特色的文创产品,增加博物馆的收入来源。

完善规章制度,加强人才培养力度 非国有博物馆需积极更新理念,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与发展建设,制定完备的管理制度,强化相应的管理措施,学习国有博物馆的相关经验。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人才培养与培训机制,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可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各类与博物馆业务相关的线上线下培训,支持满足条件的职工参加文物博物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通过组织内部培训、外出学习交流等方式,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完成自我造血功能的同时,还需从外部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实习基地,为博物馆培养和输送后备人才。

注重功能转变,提升发展质量

非国有博物馆要注重博物馆功能从偏重个人收藏展示向文化传播、宣传教育的综合性转变,应充分利用各馆的优势和特色,在专而精上下功夫,多开展馆际交流合作,使展览、社会教育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多样化呈现。此外,鼓励有条件的国有博物馆开展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对口帮扶,组织非国有博物馆人员前往国有博物馆跟班学习,并邀请专业的管理者与讲解者到非国有博物馆进行实地指导,提升非国有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综合能力,引导非国有博物馆更快更好地向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提升社会影响力 非国有博物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平台,加强宣传推广工作。可学习国有博物馆建立官方网站和社交媒体账号,及时发布展览信息、文化活动等内容,增加关注度。与媒体合作,开展专题报道、宣传广告等活动,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丰富展览内容和形式,创新展览策划理念,结合海南的地域文化特色和社会热点,推出特色展览。采用多样化的展览形式,如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虚拟现实等,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引导合理布局 行政主管部门可从非国有博物馆的宗旨定位、功能类型、发展水平、发展规模等方面出发,进行简单的类别划分,尽量做到同类别博物馆的对比评审,促使各非国有博物馆注重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针对现行评审标准,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近年来在评审工作中遇到的实际情况组织专家进行修改细化,可将一些一级指标细化到二级甚至是三级指标,使考核内容更具体、更有客观可比性;应考虑把奖补资金的使用情况(资金去向、用途等)作为一项重要的补充考核指标,让奖补资金切实用到实处;评审标准在参考国有博物馆运营评估标准的基础上,应根据各地区与非国有博物馆自身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完善,使评审标准符合海南的实际情况。行政主管部门还需引导非国有博物馆在空间上的合理布局,推动同一行政区划内非国有博物馆的健康有序发展,最大程度地发挥奖补资金的作用。同时还需着力招引一批非国有博物馆,进一步补齐海南博物馆体系短板,推动海南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海南省非国有博物馆在丰富海南文化内涵、传承地域文化、促进文化旅游融合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不断深入,海南省非国有博物馆也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作者单位:海南省博物馆)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25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