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博物馆现有藏品4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近千件。春秋战国时期巴、蜀、楚文化遗物,汉魏南北朝时期的青瓷器、画像砖和陶俑,明清时期名人书画等为馆藏特色。安康博物馆陈列展览包括“天赋安康——安康自然资源展”“脉源安康——安康古代文明展”“凿空秦巴——安康三线(襄渝铁路)建设展”“家在秦巴汉水间——安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和“家和万事兴——安康市家风展”,系统地展示了安康“特色资源、人文历史、重大事件、新民风建设”等,发挥着“安康文化祠堂”和“安康会客厅”的功用。安康博物馆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载体,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近几年陆续有收藏者向博物馆捐赠个人藏品,馆内目前收藏的143件油画,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石玉翎捐赠的作品,均为当代布面有框油画,主要以风景油画、人物油画题材为主。尺寸大小不等,最大尺寸为150×86厘米,最小尺寸为22×33厘米。
截至目前,安康博物馆馆藏保护从未接触过油画藏品,油画藏品的管护是个全新的领域,通过组织参加培训班,工作人员对油画及其管护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本文结合馆内实际情况从存在的保管风险进行细致分析,同时提出合理的解决办法,以保障油画藏品的合规管护。
保管风险
由于自身材料特性及外界多种因素影响,油画在保管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对这些风险进行系统分析并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对于油画的长期保存至关重要。
环境因素风险
温湿度波动。年平均气温在15℃-17℃,冬季寒冷少雨,夏季多雨且有伏旱现象,春季温暖干燥,秋季凉爽湿润并多连阴雨。安康博物馆库房目前未设置恒温恒湿设备和文物柜架,日常通风依靠新风换气系统,温湿度调节依靠加湿器、空调机和风扇。若库房温湿度调控系统不够精准,油画可能面临严重威胁。温度过高会加速油画颜料、油彩的氧化与老化,导致色彩褪色、变暗;温度过低则可能使颜料层变脆,产生龟裂。湿度过高容易滋生霉菌,侵蚀画布与画框,使画布腐烂、画框变形;湿度过低会使画布收缩绷紧,引发颜料层剥落。
光照危害。安康博物馆展厅和库房照明均为全人工采光,能够满足文物藏品展出光照要求,但油画对光照更为敏感,自然光照与人工照明均可能对油画造成损害。其中紫外线是导致油画颜料褪色的关键因素,长期暴露在含有紫外线的光照下,油画的色彩鲜艳度会逐渐降低,尤其是一些有机颜料更为敏感。此外,光照产生的热量也会对油画的材料产生不良影响,加速其老化进程。
空气污染。安康市常住人口约246万人,市内虽没有大型工业,但人口较为密集,交通尾气、取暖设备、施工扬尘等可能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与空气中的水分结合形成酸雨或酸雾,会腐蚀油画的颜料层和金属画框;颗粒物沉积在油画表面,不仅会影响画面的清晰度,还可能在湿度适宜时成为霉菌滋生的温床。
人为因素风险
操作不当。在油画的搬运、移动过程中,如果工作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可能因操作不当而对油画造成直接损害。如搬运时未使用合适的工具和方法,可能导致油画碰撞、跌落,使画布撕裂、画框损坏、颜料层脱落等。
保管制度不完善。若博物馆缺乏完善的油画保管制度,如藏品出入库登记不规范、定期检查制度缺失或执行不力等,可能导致油画的保管状况无法得到及时准确的掌握,难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安全防范不足。博物馆的安全防范措施对于油画保管同样重要。若安全监控系统存在漏洞,可能出现油画被盗或被恶意破坏的情况;同时,若防火、防水等安全设施不完善,在发生火灾、水灾等灾害时,油画将面临巨大危险。
材料老化风险
随着时间的推移,油画本身的材料会自然老化。画布的纤维会逐渐变脆、断裂,导致画布强度下降;颜料层中的油彩会发生氧化、聚合等化学反应,使颜料失去原有的光泽与弹性,甚至出现粉化现象;画框的木材也会因受潮、虫蛀等原因腐朽、变形,影响油画的整体稳定性。
解决办法
温湿度控制。安装温湿度监测与调控设备。油画保管的最佳温湿度要求(温度18℃-22℃,湿度45%-55%),安康博物馆基于库房现有状况,将对纸质文物库房进行提升改造,定制恒温恒湿柜架,配备应急电源,确保在停电等突发情况下温湿度调控设备仍能正常运行。
光照管理。采用无紫外线或低紫外线的照明灯具。安康博物馆展厅和库房均为全人工采光,库房为LED照明系统,展厅及展柜照明系统已超十年,计划进行更新。在换新的照明系统时,将合理规划照明布局,控制光照强度与时间,避免油画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考虑设置光照自动调节系统,根据馆内人员活动情况和自然光照强度自动调整灯光亮度。
空气净化。安装专业的空气净化设备。增加展厅、库房空气过滤器、活性炭吸附装置等,有效祛除空气中的酸性气体、颗粒物等污染物。定期请专业公司对馆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及时更换空气净化设备的滤网和吸附剂,加强博物馆的通风换气管理。
专业培训。对陈列保管工作人员开展定期的油画保管专业培训,包括油画的材料特性、搬运技巧、保管要求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培训。邀请油画保护专家举办讲座与实操指导,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与安全意识。
完善制度。依据文物藏品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油画保管制度,规范油画出入库流程,实行严格的登记制度,详细记录油画的出入库时间、经手人员、移动原因等信息。制定定期检查制度,明确检查周期、检查内容与检查标准,确保油画保管状况得到及时监控。同时,完善保管责任制度,将每一幅油画的保管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
安全强化。博物馆安全监控中心24小时人员值守,监控系统均采用高清摄像头、智能监控软件技术,存储时间达到安全检查要求,达到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控覆盖,职工出入馆舍均刷门禁卡出入,进入库房区域须陈列保管部门人员授权方可进入,这样就限制了无关人员进入藏品保管区域。配备火灾报警器、灭火器材、防水闸等设备。纸质文物库房定制七氟丙烷气体灭火设备,发生火灾时会自动启动,确保纸质藏品安全。定期进行安全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
材料保护与修复
预防性保护。根据油画存放要求,采用合适的包装材料与存放设施,计划定制无酸纸盒对油画进行保存,减少油画与外界环境的直接接触。定期对油画进行微环境监测,如使用小型温湿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监测油画周边的局部环境,及时发现潜在风险。
修复处理。目前博物馆馆藏油画暂时还未达到修复的需求,在后期保管维护中,若有发现以上问题,馆内将邀请专业公司专业人员进行修复。
小结
安康博物馆馆藏油画的保管面临着环境、人为、材料老化等多方面的风险,通过对这些风险的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的优化环境调控、提升人员管理、加强材料保护与修复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提高油画保管的质量与安全性。在实际工作中,博物馆将持续关注油画保管技术的发展动态,不断完善保管措施,确保馆藏油画的保存环境。
(作者单位:安康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