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简牍博物馆八一建军节
主题社教活动落幕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李佳轩 赵子婧

2000年前的烽火信号仍在历史长河中明灭,汉代戍卒刻画的边关忠魂依旧在新时代熠熠生辉。日前,甘肃简牍博物馆“执简从戎·致敬军魂”八一建军节主题社教活动圆满落幕。30名参与者化身“汉塞戍卒”,在历史场景与现代生活的交融中,真切触摸戍边将士的生活印记,传承历久弥新的军魂精神。

“简牍小戍卒”文化体验专场里,20名青少年率先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戍边之旅。在中庭院的沉浸式课堂上,孩子们仔细聆听讲解员讲述汉代戍卒“耕画天田”的独特边防智慧:戍边将士们用犁耙划出规整的沙带,每日巡察记录足迹异动,以此构筑起一道无形的边境防线。讲解结束后,孩子们化身小小戍卒,或在模拟的军事防御设施“天田”上认真“耕画”,或拿着日迹梼巡视“天田”,还原汉代戍卒的戍边生活。

“破烽火密码”互动环节以居延汉简《塞上烽火品约》为历史依据,通过数字化展示、烽火道具演示以及课堂教学互动,生动还原汉代军事通信场景。“匈奴骑兵来袭!”“举几堆烽火?”“要不要加幡旗?”随着讲解老师的指令,小选手们全神贯注地推演烽火规则,争相抢答。这种沉浸式体验不仅考验他们的临场反应能力,更让汉代“信息长城”的智慧深植心间。

活动结束后,讲解老师带领孩子们前往“边塞人家”展厅,通过实物展示与多媒体互动相结合的方式,生动讲解“天田”实物,重温戍卒的职责与坚守。

“金城戍卫营”专场中的“军营习字比拼”活动,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众多书法爱好者驻足参与。工作人员写下“能书会记治官民,颇知律令文”的汉代吏员选拔标准,观众纷纷提笔临摹。

“原来戍卒不仅要会打仗,还得写得一手好字。”一位参与者感慨。

笔走龙蛇间,现代人与2000年前的戍卒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在翰墨馨香中深切感受中华文明对“文武兼备”这一军人素养的千年传承。

从“耕画天田”到“举烽传信”,这场社教活动不仅让参与者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了汉简里的戍边智慧,更感悟到“忠诚、智勇、担当”的军魂传承。

“与课本里的文字相比,这样的活动能让孩子真正理解‘军人’二字的重量——无论是2000年前的汉代戍卒,还是今天的解放军战士,他们守护家国的初心从未改变。”一位陪同孩子参加活动的家长说。

“活动虽已落幕,但那份穿越千年的敬意将继续传递。”甘肃简牍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博物馆将持续挖掘简牍中的历史智慧,用更多元的方式连接古今,让文物活起来,让精神传下去。

(作者单位:甘肃简牍博物馆)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796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