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休戚与共,共同开发、建设、保卫祖国的疆土,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推动着历史文明进步。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权与西域各城邦建立了联系。公元前101年,汉朝在西域设立使者校尉,在今库尔勒、轮台一带屯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乌垒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自此,西域正式列入祖国版图。公元前48年,西汉政府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事务。东汉时期,西域都护府共领护50余城邦国。魏晋及十六国时期,中原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长史,前凉在今吐鲁番地区设立高昌郡。隋朝曾设鄯善郡、且末郡和伊吾郡。唐代西域范围,远及中亚,在西域设立安西、北庭都护府,实行郡县制、军府制、羁縻府州制治理。元朝在今霍城一带设立阿力麻里行中书省,管理伊犁至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地区;在今吉木萨尔设立别失八里行中书省,管辖天山南北地区,后又在别失八里行中书省之下设别失八里、和州、斡端三个宣慰司,分管北疆、南疆及和田地区的军政事务。明代称新疆地区为别失八里,后改称亦力巴里,1406年,明朝在新疆建哈密卫。17世纪中期,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成为中国西北边疆重要的地方政权(史称“准噶尔汗国”)。清朝平定准噶尔部与大小和卓叛乱后,1762年设立伊犁将军府,代表清朝政府有效管辖天山南北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省会设在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
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中枢要地,新疆是东西方文明交流荟萃的重要区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各民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创造了辉煌璀璨的优秀文化,留下了大量弥足珍贵的文物遗存。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新疆现有不可移动文物遗址9542处;全区文化和旅游(文物)系统归口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文管所等文博单位藏品总量25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916件/套,二级文物1899件/套,三级文物7321件/套。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新疆几代文物工作者历远方晴翠,涉大漠广川,起文物于地下,飨世人以华章,考古发掘和文物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这些成果上至远古文明曙光,下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总体上反映着新疆的历史进程,反映了新疆的命运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通天洞遗址、吉仁台沟口遗址等史前时期考古发掘出土的黍、小麦等农作物遗存和燃煤遗存为东西方文化交流、天山区域时空框架及文化序列梳理提供了佐证;楼兰古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石城子、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等的考古发掘和出土文物研究有力证明了中央王朝在西域的军政设置和有效管辖;尼雅遗址、扎滚鲁克墓群、营盘古墓、阿斯塔那古墓等出土的纺织品、文书竹简、泥塑木俑等实证了多民族融合、西域和中原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事实;克孜尔石窟、达玛沟佛寺遗址等宗教遗址和考古研究印证了新疆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地区;格登碑、卡伦等反映着新疆各族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克一号井等革命文物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建设美丽新疆的历史长卷。
为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文物局)组织全区文博单位专家学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重要的考古发现和珍贵文物,并将其中73篇佳作结集成《新疆文物故事(上、下册)》。希望这本书能带领读者走进新疆历史的深处,感受那些被岁月尘封的辉煌和传奇,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新疆文物故事》
编者: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