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北长兴的群山深处,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群静静矗立。这里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江南浴血奋战的历史见证,更是凝聚革命先辈奋斗足迹的红色根脉。司令部的青砖黛瓦间,仿佛仍能听见当年粟裕将军部署作战的号令;苏浙公学的斑驳墙面上,依稀可见革命战士书写的抗日标语。18处革命旧址构成的红色矩阵,是长兴最珍贵的历史遗产。近年来,长兴县创新“筑巢引凤”模式,以系统性保护让革命旧址“活”起来,以融合式发展让红色资源“火”起来,走出一条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保护修缮一批革命旧址
革命旧址的保护,始于对历史遗存的珍视与抢救。长兴县坚守“应保尽保”原则,已基本完成革命旧址的征收工作,为后续保护筑牢基础。在此基础上,近三年逐步完成对苏浙公学、兵工厂、苏南报社、后方医院疗养所等7处革命旧址的整体修缮。修缮过程严格遵循原真性原则,从青砖黛瓦的选材到木构肌理的还原,均以“保留历史原貌”为准则,让旧址的沧桑质感与时代印迹得以完整留存,保护状况实现质的提升。值得关注的是,修缮后的旧址并非“束之高阁”,而是被赋予新的生命力,苏浙公学旧址活化为党校党史学习教育基地,江南银行旧址成为银行系统传承红色金融史的研学点。这些旧址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利用,既守住了历史根脉,更成为承载红色记忆、传播革命故事的鲜活载体。
打造完成一批精品项目
红色资源的活化,离不开对历史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场景化呈现。长兴县以“讲好革命故事”为核心,系统梳理新四军苏浙军区的革命斗争史,对苏浙军区司令部、一纵队司令部、江南银行、粟裕宿舍及办公室、苏浙公学等旧址进行针对性陈列布展。通过实物展品的精心布设、历史场景的生动还原,每一处旧址都成为看得见的历史。在此基础上,串联各旧址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将分散的红色点位织成连贯的教育链条,进一步拓展了党性教育阵地的覆盖面与感染力。同时,革命旧址集中分布的仰峰村、新槐村,紧扣红色旅游发展需求,持续深化村庄环境整治,推倒隔绝内外的围墙,让红色旧址与村落肌理自然相融;错落有致的农家小院,让白墙黛瓦间透着烟火气与时代感。
创作推出一批文艺精品
以新四军苏浙军区革命斗争历史为源头活水,长兴县持续深耕红色文艺创作,形成多形式、多品类的精品矩阵。新四军绘本故事《仰峰》用童趣视角讲述革命往事,让红色记忆浸润童心;美术作品选《红色走廊 丹青尽染》以笔墨丹青定格峥嵘岁月;大型系列广播剧《红色沃土》用声音织就历史画卷,从不同维度激活红色故事的感染力。此外,为让革命历史更鲜活地走进大众,长兴县与艺术职业院校深度合作,创作的系列舞台剧《张家姑娘》《战火中的青春》《双别》《清溪谣》等,以细腻的艺术表达还原新四军的战斗和生活场景,让观众在光影流转中触摸历史温度。
优化提升一批培训品牌
立足红色资源禀赋,创新打造多元化党性教育模式,让红色培训既有深度又富活力。围绕党性教育核心,构建五大模块的立体化培训体系,在旧址现场回溯历史细节、以专题课程解析革命逻辑、用体验项目复刻战斗场景、借拓展训练锤炼意志品质、让访谈互动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这种多维度结合的模式,使红色教育跳出“单向灌输”的传统框架,变得更生动易融入。此外,长兴县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打造的“当一回新四军小战士”“当一回新四军小小讲解员”等特色研学项目,以沉浸式体验点燃青少年的红色情怀,成为红色培训品牌中的亮眼名片。其中,“当一回新四军小战士”获评2021年度浙江省红色科普基地精品项目;“当一回新四军小小讲解员”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入选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
引进培育一批文旅业态
制定《关于发展壮大长兴红色教育和红色旅游的工作方案》,引进培育一批文旅业态。长兴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完成“江南红村”的整体升级,旅游产品的特色化、互动性、吸引力不断增强。着眼长远发展,征收土地36亩,编制长三角军事体验基地项目方案,打造集酒店、演艺、军事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体。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格局。围绕红色资源,先后引进11个配套项目,涵盖“仰峰蓝莓基地”等农事体验、“仰峰酒店”等餐饮住宿、“狼牙国防教育基地”等军事体验。文旅业态的繁荣直接带动了老区的“双丰收”,旧址所在村庄的民宿、农家乐不断涌现,既拓宽了群众就业渠道,又通过不断增长的人流拉动土特产品销售。老区人民在红色文化浸润中丰富精神世界的同时,也在产业发展中实现增收致富,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下一步,长兴县将继续拓展“筑巢引凤”模式的内涵和外延。一方面,以革命旧址为核心的红色文化矩阵将进一步扩容,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实现历史场景可感知、革命故事可互动,推动红色教育从参观式向沉浸化升级;另一方面,文旅融合的产业链条将向纵深延伸,从红色研学延伸至乡村体验,从文创产品拓展至农文旅融合,让革命老区既保持“红色根脉”的精神底色,又生长出“绿色发展”的生态亮色。未来,这里不仅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地,更将成为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示范窗口,让革命老区的历史光芒与乡村振兴的时代图景交相辉映。
(作者单位:长兴县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