虢国和两周封国考古与历史文化
学术研讨会在三门峡举办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王龙霄

本报讯  记者王龙霄报道  为深入开展虢国和两周封国考古与历史文化的研究,8月9日,虢国和两周封国考古与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河南省三门峡市举办。研讨会由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中国考古学会两周专业委员会、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仰韶文化研究中心主办,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协办。

本次会议聚焦虢国考古新发现与研究、两周封国考古新发现与研究、虢国和两周封国社会和历史文化研究、两周封国都城研究、两周文化变迁和社会演进与中华文明发展研究等多个议题,共收到来自文博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作者的94篇论文。其中虢国研究45篇,内容涵盖综合性研究、族属研究、墓葬布局研究、青铜器及铭文研究、玉器研究、文物保护研究、生物学(基因)研究、生产工艺研究等。两周封国研究47篇,涉及都城研究、考古新发现、历史文化研究、礼制研究、青铜器研究等。博物馆研究2篇,涉及虢国文化的传播研究、博物馆建设及展览方式研究。

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等单位的7位学者围绕虢国和两周封国研究的最新成果作主旨发言,中国考古学会两周专业委员会等单位的38位学者分两场进行专题发言。

虢国是两周时期的重要封国,西周晚期,西虢东迁三门峡,在此经营200余年。虢国墓地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现的第一个两周时期邦国公墓,规模宏大、等级齐全、保存完整、排列有序,为两周考古树立了断代标尺,推动了虢国和两周封国考古研究的深入。近年来,义马上石河墓地的发掘又为了解虢国灭亡后遗民的去向提供线索,《三门峡虢国墓(第二卷)》《义马上石河春秋墓》《虢国与虢文化研究·续编》的出版是虢文化研究成果的最新体现。

与会专家学者聚焦虢国墓地、上阳城遗址、上石河墓地等核心遗存进行深度研讨,在考古地层学分析、器物类型学研究、历史文献考据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启发性的新见解。立足丰富的两周封国遗存,成功构建“考古实证—文献互证—区域比较”的研究范式,特别是通过虢国遗址与其他同期都城遗址的对比分析,为中国早期文明探源提供具有推广价值的方法论借鉴。深化了虢国作为两周姬姓封国核心样本的研究深度,进一步厘清西周礼乐制度的物质载体,为推动两周封国考古研究从单点突破迈向区域文明整体阐释的新阶段起到了积极作用。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414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