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安古县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管见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金朝荣

地处滇中腹地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北部的姚安,汉代取地名“弄栋”,为益州郡(今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所辖二十四县之一,时在境内光禄镇旧城村高陀山择址筑城,至唐武德四年(621年)以汉云南郡地(今祥云一带)置姚州,仍沿用旧城址。直到唐景元年(公元710年)废弃,始南迁至地势平阔的平坝中间新辟府治城池,经历各朝代变革发展,其间元天历元年(1328年)升姚州为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始谓“姚安”沿称,迄今已是一座交融聚合多元文化而与“文献名邦”迭相呼应的古老县城。当下,现代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历史悠久、人文蔚兴的姚安,如何延续保护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实现古县城更新发展与改善民生、文兴旅热共赢?本文对此试作探讨,略陈浅见。

保护利用现状

姚安古县城建筑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人文史脉延绵;历史人文遗产特色鲜明,文物建筑保存完好;古城街衢村居构造别致,民风遗俗淳朴薪火相传。

近年来,姚安因城施策、多维发力完整延承好守护好古县城文脉史貌,征拆修缮危房,消除消防和治安等隐患,有效改善约1万人安居问题;稳妥推进县城绿地景观、县城水系改进提升,改扩建灞菱(金荷)公园、梅葛文化广场等人文遗迹景观7处;按照“一栋一策”制定方案开展精细化施工,群策群力翻新修缮德丰寺、文昌宫等11处文物建筑群,使历史文化遗产在延宕保护中得到更新、在更新中实现更好保护;改造老十字街区历史人文风情步行街道,使县城基础设施和品质得到较好提升。

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到主客观因素制约,古城区还存在着融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老旧建筑老化、配套服务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多年尚未整合制定一以贯之的古县城整体保护“施工图”,各类招引开发新建、改扩融建项目仍在不同程度地威胁着传统建筑风貌管控。二是一些居民对古城街区建筑物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应有的保护意识;有的传统民居院落产权、使用权为私有,建筑破旧,维修难度相对较大,加上居民保护意识淡薄,甚至出现擅自拆除的现象;有些沿街建筑外立面缺乏文史特色设计,墙面色样五花八门,户外广告及匾牌字号杂乱无章。三是对古县城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活态传承保护活化开发利用力度不够,还没有做足深挖发掘、阐释提炼和宣推营销的精细真功,应保尽保、以用促保工作措施还不够深入有效。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对策思路

姚安县按照古城保护“保留格局、延续风貌、改善环境、优化功能”的原则,积极探索古县城活化保护与开发塑造的新途径,用足“绣花功夫”延承守护好历史文脉。

创新保护,方向多元,全力守护古县城历史文脉。加大投入夯实基建,有效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多渠道融资抢救还原、修复织补、更新塑造古县城历史建筑,久久为功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美丽县城”建设、全国“卫生县城”创建和“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及配套设施完善项目,稳妥推进主街道、标志性建筑外立面升级修饰,城南主题街区、十字街历史文化街区、东西北和宝城路民族风情步行街(巷)提升修塑,并结合居民危改安置拆迁配套设施建设,对片区集市、污水排水、道路硬化、自来水、园林绿化、架设路灯、休闲健身路径、文体休闲广场“织补式更新”,全域联动清理整治“脏乱差”及“五堆十乱”等改善环境,不断满足城镇发展需要。

加强优先规设管控,做到有规可循依法保用。在全面“体检”厘清古县城历史文化遗产数量、门类、时间、性质等“家底”的基础上,依据姚安县发展规划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融贯编制《姚安古县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建实施方案》,尽快研究制定保护性提升改造设计导则,并把传统建筑保用管控纳入古县城保护区规划,稳妥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工作,明细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据实“点对点”做好建筑文物保用空间范围管控,划出足够的缓冲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指导好新建筑的风格、规模、高度、体量、色彩等空间要素与城市风貌相协调,倡导就地加固翻建,绝对高度控制在6.5米以内,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有规可循,依法保用。

创新保护提升效能,挖掘阐释遗产价值。古县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修复利用需要宣传文旅(文物)、发改、财政、住建、市管等多部门通力合作,健全古县城文物遗产保护传承协同机制,全面压实古建遗存管理部门、属地政府、业务部门、文物所有者“四方”联动责任,构建县、乡(镇)、村(社区)落实到个人的全天候文物安全监管体系,建立“应保尽保”“应查尽查”层层问责制,合力开展“保护性开发、改良性活化”把那些容易被遗忘的历史印迹、风物故事深入挖掘、提炼、阐释、宣讲出来,提升认知度、影响力。

活态传承,活化保用,让有价值历史建筑“存活”当代。对古县城已有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以及农业遗产、灌溉遗产、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全要素整合、研析、甄选和盘活,用足最小干预、原真修复的“绣花功夫”推进“亮”街“活”城精品工程,更好让古县城历史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下来,活化利用起来。

擦亮底色,丰富业态,赋能发展激活历史文化体验游。姚安古县城有着一方水土千年韵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禀赋,应下好因势利导擦底色、赋能重构植业态、产城融塑活文旅三步先手棋。

因城施策,擦亮底色。随着姚安县城建设规模日益扩大,总体要围绕各级实施“历史文化名城(街区)”“美丽县城”建设和“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建设“千年古城∙最美花坝∙旅居姚安”的目标,集中力量推进古县城守护扮靓与功能品质升级行动,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市貌管理整治,统筹推动综合交通等公共基础和产业配套设施提级扩能,鼓励发展新型精品特色项目,加快推进县城棚户区改造及周边基础设施完善、东街运动公园、迎晖路、县第二幼儿园道路、城区排水防涝等工程建设,优化完善城镇污水垃圾收集处理设施,改造提升宝城路行道树、路灯、绿化苗木等景观,持续改善交通、市场等环境,着力开展整治“五堆十乱”、清除建筑垃圾、增绿添美,不断擦亮底色。

创新模式,以文塑城。在多元文旅热潮下,探索采用姚安古县城“保点(文物古迹、有较高历史价值的传统建筑)、连线(水系、老旧街区、历史人文景观)、融片(红色文化、廉洁文化、农耕文化带和传统民居建筑群)、擦面(保护区文脉史貌及公共文化空间)”模式,构建“一街一主题一特色一景致”。古县城历史建筑除了与现代城市建设相衔接以外,还要深入发掘乡愁记忆场景和文化意象,融入历史文化元素,以赋能发展贴近公众生活。

丰富业态,文旅活城。围绕姚安文旅高质量发展大局,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通过重构植入互动式、体验式、沉浸式新业态多业态,置换丰富文旅产品全链条供给,“引凤筑巢”打造独具吸引力的“古建筑会客厅”“古城区休闲逛”“古县城旅居游”新名片、新热点。如,聚合以县博物馆、文化馆为主的历史文化遗产主题游径(半日文史探观游);开发古城区老十字街,向东西南北延伸引入城乡老字号及彝族服饰刺绣的人文街巷、传统工坊、建筑小品、特色美食、传统节会、民俗风情、文体健身等,打造古城一日游片区;构建以南永高速路(姚安牌坊至姚小花)沿线农文旅深度融合产业项目、姚安滇中花卉产业创业园区等农文旅休闲观光带(城坝花香有戏游);聚集发掘具有地方特色的风情民宿、非遗工坊(技艺品)、民族歌舞、传统仪式等文创产品,讲好历史文化名城故事。

(作者单位: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文化和旅游局)

image.png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96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