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刀下的抗战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武龙女 桂星星

香山革命纪念馆珍藏着一本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编选、开明书店发行的《抗战八年木刻选集》(1937-1945)。该书长25.5厘米,宽18厘米,中英双语刊印,是中国现代木刻艺术史上的重要文献。透过书中珍贵的木刻版画,再现了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抗战岁月,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抗战时期艺术家以刀为笔所传递出的炽热爱国情怀。

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中国新兴木刻在鲁迅先生的倡导、推介、培育下萌芽并快速发展。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木刻家们捏刀向木,将木刻作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宣传抗战的工具,为抗日救国、民族解放事业摇旗呐喊。这些木刻艺术家们穿行于烽火硝烟之中,以木刻为刀枪,为全民抗战鼓劲,记录抗战岁月。他们深入战争前线,植根人民沃土,用刀和笔刻画出对敌人的深切憎恨、对民众苦难的感同身受、对大众生活的深入体验和对自由中国的无限期望。

1946年8月,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为了总结抗战以来的木刻创作成果,在上海举办“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会上展出数千幅木刻作品,这些木刻作品展示了抗日根据地人民的安乐生活和支前景象,揭露日本侵略者的血腥暴行及沦陷区老百姓的悲惨遭遇。中华全国木刻协会从这数千件展品中精选出75位参展木刻家的100幅作品,编辑成《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并由开明书店出版。这些木刻作品内容丰富厚实,艺术技巧高超,是我国现代木刻发展史上一次丰硕的收获。

书中的目录页标注了作品名称、作者、页码,还增加了作品图与原作的大小比例。叶圣陶所写的不到两千字的序,是一篇略论中国木刻发展的精彩文字,其中谈到“抗战是我国历史上没有前例的大事件……我国人民以生命写下历史,而这本选集就是那历史的缩影”。

全书选取的100幅作品将抗战时期中国的“三个天下”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出来:敌占区景象凄惨,敌人烧杀掳掠,人民颠沛流离;国统区贫穷、饥荒、劳役、抓壮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则是生产、学习、练兵、歼敌与军民协作,呈现出一片振奋人心的兴旺景象。代表作品包括彦涵《神兵的故事》、夏风《打靶》《货郎担》、力群《劳动英雄》等,兼具现实主义与革命激情。在这本木刻集中,来自解放区的木刻家共计23人,分别是夏风、古元、李少言、王秉国、郭钧、马达、计桂生、陈叔亮、张望、赵泮滨、焦心河、力群、王式廓、罗工柳、王流秋、华山、彦涵、沃渣、刘岘、陈铁耕、胡一川、江丰、庄言。这些作品是全民族抗战的历史缩影,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木刻艺术家以刀为笔、以木为纸创作木刻版画的宣传方式,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和必胜信心。

陈烟桥(1912-1970),广东深圳人,版画家。1931年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开始版画创作的同时从事进步艺术活动,加入中国美术家联盟。1932年冬,与陈铁耕、何白涛等在校组织“野穗社”。1933年与鲁迅通信,在鲁迅的鼓励与支持下,继续从事版画创作。1939年赴重庆工作,先后任育才中学绘画组组长、《新华日报》美术科主任。1949年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美术科科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等。作品《欢迎》表现了百姓热情高涨、围聚欢迎我军到来的场景,体现出人民军队广泛的群众支持。

彦涵(1916-2011),原名刘宝森,江苏连云港人,艺术教育家、版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事、第三届常务理事、书记处书记,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有《不让敌人抢走粮食》《狼牙山五壮士》《生命卫士》《当敌人搜山的时候》《诉苦》《长城》等。出版《彦涵版画集》《彦涵画辑》《彦池插图木刻选集》等。作品《神兵的故事》展现激烈的战斗场景,体现了我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他们用生命捍卫国家尊严,用血肉之躯筑起坚不可摧的战斗堡垒。

夏风(1914-1991),原名夏石蒲,河南阳武县人,版画家。1930年起先后就读于河南艺校、国立杭州艺专、国立北平艺专。他在学生时代经常研读进步书刊、探求真理。抗战爆发后曾在沅陵国立艺专展览会上展出创作的《抗战大事记》。1938年他长途跋涉到延安,入鲁艺木刻研究班,创作出《从敌后运来的战利品》《小八路》等一批优秀的木刻作品,反映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民族战争。反映解放区丰富多彩的民众生活的《打靶》就是这一时期具有典型意义的作品,它以比较鲜明的艺术构思、朴素真挚的艺术语言,通过人民群众练兵习武的情景体现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

计桂生,生卒年不详,解放区版画家代表人物之一,后曾任湖北美术学院美术系系主任等。作品《纺绩》生动刻画了解放区妇女投身纺织生产、勤劳不懈的场景,呈现出振奋人心的兴旺景象。

75位作家,100幅作品,利刀劲笔,直面社会和人生。这些木刻作品既是战争场景的记录,也是战时民众生活的写照;既是唤醒民众的号角,也是讴歌解放区的诗篇。作品通过生动写实的情景体现了艺术家们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怀。该书的出版时间正处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进攻解放区,上海白色恐怖弥漫的时期,也向当时的读者昭示着自由中国的期望必将通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来实现,起到了较好的舆论宣传作用。

在全民族抗战中,中国人民谱写了一曲悲壮而坚韧的民族抗争之歌。《抗战八年木刻选集》既是抗战历史的视觉史诗,也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里程碑。它以艺术为武器,承载政治理想与民族记忆,其装帧、内容及跨文化传播均体现特殊时代的创造力,是对我国现代木刻发展成绩的一次集中巡礼,为我国木刻艺术发展研究提供重要史料。时至今日,该书仍具不可替代的文献与美学价值,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奋斗的精神。

(作者单位:香山革命纪念馆)

image.png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75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