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文物是革命先辈英勇奋斗的实物见证,也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生动教材,具有精神和物质双重价值。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2021年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指出,繁荣发展红色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革命老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会各界要将革命文物资源利用好、转化好,使其成为推动老区经济社会振兴的“红色引擎”。
让革命文物成为老区经济振兴的关键要素
以革命文物为核心,深度发展文旅产业。革命老区往往地处边远山区,生态环境良好,自然景观优美,乡村氛围浓厚,不少老区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备深度发展文旅产业的良好基础。要盘活老区的革命文物资源,将其中蕴含的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景观相结合,与乡村休闲相结合,与地方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文旅产品。可依照主题和地域开发文旅线路,将革命旧址、纪念馆等红色景点与风景名胜、特色村落、历史古迹相互串联,使游客在感受老区红色文化的同时,欣赏优美自然景观,感受乡村风貌,了解历史文化,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文旅产品,增加文化内涵,丰富游览体验,为老区经济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以革命文物为引子,促进产业提质升级。以革命文物为关键抓手,增强吸纳就业能力,提升群众收入。将红色文化和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融合,发展文创产业,开发红色纪念品和地方手工艺品。同时,要结合革命文物,打造红色品牌,并通过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开发农产品礼盒、伴手礼等方式,将老区产品做细做精,以提高产品附加值。依托革命文物,围绕红色资源开发乡村旅游项目,让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感受乡村生活,体验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此外,以红色IP为引领,发展老区赛事经济。利用老区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举办马拉松、公路自行车等赛事,通过赞助、冠名等形式,多措并举提升老区经济效益,扩大老区知名度。
以革命文物为依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革命老区多地处偏远,经济与财政水平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拟,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城市建设和景区配套不足,无法满足文旅及其他产业发展需要,人居环境亟须改善。一方面,老区要以革命文物为依托,积极申请财政资金予以支持,加大对革命旧址的保护力度,加强纪念馆、展览馆等场馆建设,提升活动举办和接待能力。通过建设旅游公路,发展公共交通,将各类景区有机串联的同时,改善老区群众出行条件。加大力度改善老区市政设施,加强老区城镇道路硬化、城市亮化、环境美化。另一方面,运用多种融资渠道和融资手段,积极引入社会资金,完善老区基础设施。以红色景区为核心,通过增加配套设施,改善周边环境,对景区进行提质升级。鼓励各类经营主体投资运营酒店、超市等,改善老区商业环境。加强老区文体设施建设,兼顾产业发展的同时满足群众需求,提升老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让革命文物成为老区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
以革命文物为载体,提升老区社会精神风貌。老区有着深厚的红色底蕴,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和老区人民曾在这里一起艰苦奋斗,为民族解放和民族独立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苏区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沂蒙精神等,无一不是在老区孕育和发展的。革命战争年代,老区人民坚持党的领导,舍生忘死,无私奉献,和党鱼水情深,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这些精神既是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也是老区鲜明的精神底色。革命文物是这些精神的物质载体,要通过深入阐释和广泛传播,将有形的革命文物转化为无形的精神,贯彻到老区精神文明建设当中,更好地激励老区干部群众发扬光荣革命传统,为老区建设凝聚起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以革命文物为抓手,提升老区社会治理效能。社会治理关系到社会的方方面面,须臾不可离开党的领导。革命文物是加强党的建设的生动教材,深入挖掘文物背后的精神内涵,通过红色展馆微党课、革命文物故事宣讲等形式,强化老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将老区的优良传统和现代乡规民约融合,增强老区基层社区的凝聚力和自治能力。借鉴“枫桥经验”,结合老区优良传统和作风,直击社会治理的重点难点堵点,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老区社会和谐稳定。
以革命文物为纽带,加强老区人才体系建设。人才是老区持续发展的根本。要以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为纽带,健全老区人才体系,壮大老区人才队伍。要积极联合高校和研究机构,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相关专业建设,设立面向老区的专项招生计划,为老区培养革命文物专门人才。要加强老区人才引进工作,吸收引进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档案学以及文旅等相关毕业生到老区工作,鼓励老区生源回乡发展,服务桑梓。要提升老区人才留用能力,通过改善生活条件,提升工作待遇,提供干事创业平台,使各类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真正成为服务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让革命文物成为老区文化复兴的重要纽带
以革命文物为根本,打造老区红色地标。老区是中国革命的根据地,其中大量的革命文物承载了重大历史事件,是老区的独特印记。要围绕革命文物加强地标建设,通过打造类似“抗战精神溯源地”“八路军故乡”为主题的文化符号,使之成为老区的文化地标,扩大老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要创新宣传方式,在传统传播方式基础上打造全媒体矩阵,加强新媒体运用,利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拍摄以老区革命遗址、革命人物、革命事件为主题的短视频,扩大传播范围。青少年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和后备力量,要面向青少年群体,以青年群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
以革命文物为支点,建设老区教育高地。革命文物是传承革命精神、弘扬革命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要依托老区革命旧址、纪念馆等设施,构建研学旅游等多元教育场景,打造集聚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为特色的青少年研学基地,运用红色研学+拓展+情景体验等方式,增强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要依托革命文物,建设面向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参访革命旧址、传唱革命歌曲、讲述革命故事、重走革命道路,使参与者深切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强化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要创新培训教育形式,以革命文物为主题,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入职教育、入学教育和入伍教育,更好地鼓舞激励干部职工弘扬光荣革命传统。
以革命文物为基础,推出老区研究成果。老区是中国革命的大摇篮,在这里发生过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留下了丰富的文献和实物资料,这些不仅是重要的革命文物,也是开展历史研究的重要素材。要整合文物、党史、军史、档案、地方志等方面研究力量,深入开展实物、文献、档案、口述等史料收集整理,加强老区革命文物发掘和保护。加强对革命文物研究的支持力度,资助优秀研究成果发表出版,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深入挖掘革命文物深刻内涵,挖掘文物背后的历史。加强相关成果转化,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讲好老区故事,展现老区风貌,提升老区文化影响力,带动老区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