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江边特区司令部木印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江边特区司令部木印,为一级文物,现藏于安徽博物院。此印直径10厘米,高3.5厘米,圆形、木质,印文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边特区司令部”,印面两侧各刻有一枚五角星。
1934年8月,安徽黟县柯村暴动爆发。同年10月,皖南苏维埃政府在柯村成立,并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江边特区司令部,作为皖南苏区红军武装的指挥机构。1934年12月18日,方志敏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皖南黟县柯村,在方志敏的领导下,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侦察营和皖南苏区游击队等武装力量进行了合编,组建了皖南红军独立团。这枚印章是皖南苏区红军革命斗争历史的重要见证。
彭雪枫生前用过的印章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一级文物中,有两枚彭雪枫将军生前使用过的印章,分别为水晶、铜质地。一枚印章长1.5厘米,宽1.5厘米,高5.1厘米;另一枚印章长1.7厘米,宽1.7厘米,高5厘米。1959年由河南省博物馆、安徽涡阳县兵役局移交军博。
彭雪枫(1907—1944),河南镇平人。早年在北京等地从事革命工作。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司令部第一局局长、八路军第四纵队司令员等职。1941年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淮北军区司令员。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亲临前线指挥收复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的战斗,胸部中弹不幸牺牲。中共中央送他的挽联是:“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淮北区党委将永城县改称“雪枫县”以示纪念。
戴安澜的“铁汉”印章
此件为一枚玛瑙章,长约3.3厘米,章切面为边长1.6厘米的正方形,阳刻“铁汉”二字,篆体,布局端庄,笔画遒劲。这枚戴安澜将军定制的“铁汉”印章一直由其子戴复东保存,于2005年5月捐赠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后被评定为一级文物。
戴安澜(1904—1942),安徽省无为县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戴安澜自幼立志报国,20岁考入黄埔军校第三期。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反击。1938年,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取得了抗日战争以来最大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台儿庄战役期间,时任国民革命军第73旅旅长戴安澜定制“铁汉”印章,意指用钢铁般的意志和战斗力来抵抗日军的侵略。印章虽小,但彰显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铮铮铁骨。
(李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