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民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热情有增无减,旅游时人们更爱到博物馆走一走、看一看。以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为例:2022年参观人次为53万人次;2023年参观人次约为242万人次;2024年参观人次为368万人次;2025年截至目前,参观人次已经达到246万人次。从参观人次的不断攀升不难看出,当下博物馆正面临文旅深度融合带来的参观热潮,其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因此成为民众的首要检验对象。
面对公共文化服务对象的突然增量,一些博物馆通过扩大服务面积、增设服务项目、更新服务理念等措施,力求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关系的平衡。在建设分馆、开启“博物馆之夜”、打造数字导览线上平台、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设备等多措并举的背后,看得见的是公共服务环境、方式和内容等诸多方面的变化,看不见的是博物馆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无形的助推力量。无论是博物馆开放运行、文物保护与利用,还是其他工作板块,都离不开文博人才的管理与培养——博物馆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公共文化服务质量。
为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激励博物馆实现高质量发展,国家文物局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博物馆运行考核。在《博物馆运行评估标准》定性评估指标及考察要点中明确考察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博物馆管理人才、专业技能人才、研究人才、创新型人才的配备及培养情况;二是高水平创新团队及拔尖人才培养情况;三是博物馆根据不同岗位要求,开展分级分类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能力情况。然而,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实际仍然存在人才流失、供需关系失衡、培养方式落后、人才使用效果不佳、专业性不足、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当前,实现人才队伍建设理论向实践措施的转化及政策落实,是博物馆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
对此,笔者认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从博物馆实际出发,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优化人才结构。健全和完善人才考核管理机制,构建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骨干人才梯次配备、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管理人才、运维保障人才各尽其能的良好局面;健全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促进技术人员理论提升;鼓励研究生进一步学习,作为重要后备力量;协调馆内馆外资源,加强实践学习,深入一线开展调研,打造系统化理论成果,助推学术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工作;加强文明交流互鉴,立足文博人才发展规律,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在现有人才制度的基础上,继续探索首席专家、特聘专家、访问学者制度;建立部门协作常态化机制,明确和划定管理和专业职责,了解和沟通管理与专业业务,形成“问有所答”“事有人管”的高效沟通机制。
二是从高端人才成长需求出发,以专业培养为抓手,营造“放心科研、热心科研、专心科研”的良好科研氛围。在紧紧围绕国家和地方重点发展项目,梳理文博相关重点工作内容的基础上,贯彻落实地方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培树选育高端人才,选拔和培养对口专业人才;加强国内国际交流,研究热点交流现象及规律,扩大招聘和学习交流范围,吸纳行业高端人才,设计和推动高端人才项目落地开花,为“英雄”打造“用武之地”,促高端人才“热心”科研;立足博士后工作站,努力做好博士人才培养,拔高和带动提升文博专家专业水平,“以点带面”持续性优化人才队伍,让博士人才“安心”做科研;主张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并行,出台促进单位内部能力及学历提升激励的相关规定,促进单位人才阶梯式上升,促进以技术出身的专家型人才“放心”不断钻研和提升理论水平。
三是从终身学习的理念出发,以全面继续教育为抓手,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可持续发展。发挥好行业协会和片区联盟优势,加强协会业务培训与交流,杜绝闭门造车。积极参与行业交流学习,不流于形式,促进员工学有所思、学有所悟,更加专业化;针对专业性比较强的职位,建立“老带新”培养制度,鼓励同岗位青年专家和老专家多交流、同进步,实现经验和影响力的传承过渡;建立和完善馆内人才管理制度,在全面人才管理的基础上,不仅要重点培养专家型人才,也要同时加强综合管理人才的培养,防止部门管理单一化、绝对化、局限化,在部门业务考核优秀的基础上,合理推动员工岗位轮流化,实现人才的多部门学习,加强综合管理思考,为单位部门协作和项目推进做好人才准备。
时代在变化,知识在更新,人才在流动,博物馆人才队伍制度建设工作,从来没有一劳永逸。只有清楚地明白“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并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具体分析,坚持分型施策,才能真正走出制度建设的固化认知,新益求新。既要有“明察秋毫”的敏锐和“灵活应对”的机警,还要有“吃苦耐劳”的决心和“长期作战”的准备。既要时刻警惕,不断反躬自省,杜绝“形式主义”给博物馆学术研究带来的实质伤害,防止“官僚主义”给博物馆发展方向带来的错误指导;还要躬身入局,结合专业认知、服务态度、理论水平、实操能力等多方面做好公众反馈和评价工作,建立专业素养、服务效能、职业发展于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更要用情交流,以人为本,综合家庭情况、能力发展、身体健康等多方面因素合理筹划工作,促进人心凝聚,人尽其才。
加强博物馆人才队伍建设,不是流于形式地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而应力求学有所得,坚持学以致用,锻造“懂文物”“善管理”“好服务”“有创新”的专业化人才,真正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以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作者单位: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