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深圳的遗产保护界掀起了一场关于改革开放标志性文物“原真性”的讨论。焦点集中在微波山下矗立的“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这座采用弧形混凝土材质、黑底金字设计的标语牌因精心维护,从城市大道望过去显得格外崭新醒目,与深圳博物馆改革开放史展厅里木质基底、红底白字的“原貌”展品相差较大。这一现象引发了文物保护专家对标语牌“原真性”的深入探讨,折射出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新课题。
经有关部门查阅历史档案资料,初步确定标语牌的“前世今生”及其丰富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演变历程。第一块标语牌在1981年设立,位置在工业一路和工业大道交界处(微波山东南方向),内容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为白底红字木牌;1983年至1995年,蛇口工业区多次在相关地点设立标语牌,内容是“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外观由红底白字向蓝底白字演变,材质多为铁皮;1999年,蛇口工业区首次在微波山下竖立标语牌,为蓝底白字弧形铁皮;2010年至2011年,南山区经公开征求意见、网民投票后,确定目前的黑底金字混凝土弧形雕塑,位置在微波山下;2021年,深圳市政府将微波山下的黑底金色“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标语牌列入第七批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原真性”概念萌芽于1933年的《雅典宪章》,于1964年正式纳入《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即《威尼斯宪章》),强调“要保护原生的、本来的、真实的遗产原貌、原物”,在国际上已达成普遍共识;2015年,修订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简称《准则》)第2条提出“保护的目的是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真实、完整地保存其历史信息及其价值”。由此可见,保存“原真性”是开展保护的第一要义。《准则》同时提出“价值评估应置于首位”,要解决标语牌的“原真性”,应首先了解其“原真价值”,基于“原真价值”再讨论其“物质载体的原真性”。
“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不仅重塑了一代来深圳创业者的思想观念,也推动了我国打破计划经济、追求效率至上的一系列体制机制的改革,成为拉动经济特区早期发展的重要动力,2010年被深圳市民投票选为“深圳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之一,至今还在提醒人们注重效率、重视时间价值。毋庸置疑,这句口号已超越其本身的意义,升华为一种时代精神,更成为激励无数奋斗者的精神信仰。
从1981年到2011年,人们在多处竖立标语牌传播其“精神口号”,由此可见,标语内容是核心价值,标语牌作为物质载体,其样式、材质、位置等可被固定、可视的元素,几乎被当时的人们所忽略;而于2011年设立的标语牌,因为其特殊选址(微波山下,蛇口“开山第一炮”所在地)和形成方式(网民投票),反而凸显了物质载体的独特价值:既体现了地理位置的标志性意义,也承载了全民参与的时代特征。对照《准则》第3条“文物古迹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包含了记忆、情感、教育等内容,文化价值包含了文化多样性、文化传统的延续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等相关内容”,历史沿革下的标语牌在创造的过程中,标语内容是核心价值,体现的是记忆、情感、延续等社会和文化价值,其物质载体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较弱。由此,只要标语内容不变,主动恢复20世纪80年代的“原真原貌”会因版本、位置过多较难实现,然而2011年版的标语牌却因为进行了位置选择且民众有记录地参与而具备了保留延续的价值。
2007年,落成于1973年的悉尼歌剧院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次年,德国柏林现代住宅区同样被列入其中;如今,国际组织对“晚近遗产”(Recent Heritage)(不足50年)的保护探索仍在继续。2008年通过的《关于保护20世纪遗产的无锡建议》开启了我国对“晚近遗产”的关注和保护。区别于古代宫殿、寺庙、村落等,因为绝大部分的遗产创造者还在世间这一特性,所以在价值认知方面,对“晚近遗产”的价值评估不可避免地要注重记忆场所、精神标志的体现;同时,因不足50年,绝大部分“晚近遗产”仍延续着原有功能,被当代人所使用,是“活着的遗产”,因此在保护方法方面,注重通过与社区互动,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必要课题。而这些探讨、思考、实践,对深圳这座需要保留45年改革开放记忆的城市,显得尤为必要和关键。标语牌依旧静静地矗立在微波山下,后续主管部门计划继续查找历史资料,力求精确了解它的过去,也计划通过智能技术手段还原其初生场景,并且对周围进行环境整治、设置最佳拍照打卡点。
这些珍贵遗产不仅得到了科学、系统的保护与传承,更与深圳特区“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的改革开放精神同频共振。它们正与深圳人民、全国人民一道,共同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篇章,开启崭新的历史征程。
(作者单位: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文中历史图片及信息由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协助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