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西导报》:一份嘉兴专属的抗战记忆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陈莉 王莉

为讲好抗战故事,弘扬抗战精神,展现嘉兴地区抗战史实,南湖革命纪念馆(红船精神研究院)与中共嘉兴市委党史研究室共同策划了“嘉禾浴烽火·铁血铸丰碑——嘉兴抗日战争记忆”专题展。在策展过程中,广泛搜集嘉兴地区的抗战史料,《浙西导报》正是展览的重要展品之一。

《浙西导报》,1938年9月18日创办于浙江桐乡,原名《啸报》,八开两版。现存报纸仅12张,收藏于桐乡市档案馆。

抗战时期的浙西,泛指钱塘江以北、以西的地区,浙江的杭嘉湖平原一带。浙西地区是整个浙江最早被日军占领的地区,亦是日伪势力重点统治区域。1937年11月12日,淞沪会战结束。此后,日军一路西进,嘉善、嘉兴、吴兴、长兴相继沦陷。1938年初,日军对杭嘉湖平原的占领已成定局。

油印机上的抗日星火

在家乡沦陷、民族危亡的危难时刻,海宁一批爱国青年逆流而上,投身抗日救国事业。

1938年春,海宁县硖石镇陈才庸、吴曼华(吴梅)等7名爱国青年流亡到金华,准备筹措经费前往延安,被《东南日报》印刷厂的中共地下党组织知晓。中共地下党组织认为此时的浙江更需要这些爱国青年。经动员,陈才庸、张纪斐决定前往龙泉,吴曼华则返回家乡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吴曼华回到海宁后,通过陈才庸的父亲陈子祥,找到了硖石镇沦陷时来不及撤走的印刷排字工人陆欣夫和李国庆,却得知印刷厂老板已逃跑,只剩下一台印刷机和半副铅字。吴曼华曾经在《硖石商报》上创办妇女副刊“女声”和抗日副刊“抗敌”,有过办报经验。因此,她决定把这台印刷机和铅字运出硖石镇,到安全的地方办报来宣传抗日。几番辗转,印刷机和铅字终于被运到海宁路仲与桐乡屠甸一带农村。1938年9月18日,抗日小报《啸报》正式创刊发行,主编为吴曼华。小报重点宣传抗日救国主张,以唤起民众共同抗日的民族觉悟,主要在海宁、桐乡、崇德、平湖等地发行,日销量达500份。报社人员凭着一股抗日热情,认真办好每一期报刊。没有消息来源,他们就利用收音机抄收一些国内外通讯社发布的消息,改编后刊登;还转载金华、桂林等地出版的抗日小册子和上海租界发行的抗战报刊与进步宣传品中的有关内容。由于《啸报》报道及时客观,满足了沦陷区群众对抗战消息的渴求,很快在群众中树立了形象,产生一定的影响。

1938年冬,国民党绍兴专员公署政工队到海宁、桐乡、崇德一带活动时,强行接管《啸报》。经吴曼华出面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即在宣传抗日宗旨和办报人员不变的前提下,《啸报》更名为《浙西导报》。1939年夏,因日军扫荡频繁,报社迁移至崇德县(今属桐乡市)洲泉镇郊蒋家浜,并将当地油印抗日小报《后盾报》并入《浙西导报》,开辟“后盾”专栏作为副刊。

铅字里的红色密码

复杂的斗争形势让《浙西导报》办报人员深切体会到,要使《浙西导报》真正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报纸,必须争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39年夏,吴曼华专程前往龙泉寻找共产党组织。她通过已经入党的好友陈才庸、张纪斐与龙泉党组织取得联系,并汇报了《浙西导报》的情况,要求党组织选派代表来报社工作,也表达了自己要求入党的愿望。中共浙西特委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逐步加强报社的组织力量,以便最终建立起党的组织。1939年冬,中共党员张纪斐来到浙西导报社工作;1940年初,中共党员陈才庸以省政工队员的身份到浙西导报社工作。1940年3月,又选派中共党员骆静婉到浙西导报社工作,并明确指示要把党组织建立起来,开展党的工作。同月,中共浙西导报社支部成立,陈才庸任党支部书记,直属浙西特委领导。考虑到报社与中共嘉(兴)崇(德)桐(乡)工委都在洲泉镇郊,相距很近,所以特委委托中共嘉崇桐工委就近代管。吴曼华同月入党。4月,特委又调来党员、印刷工人余天民,报社党支部也发展了印刷工人刘方公、倪加民和驻地蒋家浜农民劳阿三入党,报社内党的力量进一步加强。

1940年6月,中共浙西特委在给嘉崇桐工委的指示信中,提出准备将中共浙西导报社支部改建为特支。同年8月初,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反共,浙西形势日益恶化。鉴于《浙西导报》的重要地位,特委再次通知中共嘉崇桐工委迅速把报社特支建立起来。同月,浙西导报社中共特支建立,书记陈才庸,组织委员余天民,宣传委员骆静婉。

烽火里的以笔为戎

党组织的建立,使《浙西导报》真正成为党领导下政治方向更明确、舆论导向更明显、报道内容更丰富的抗日报刊。《浙西导报》牢牢把握国共合作的有利时机,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大力报道前线胜利战况,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发行范围迅速扩大到吴兴、德清、武康一带,每期发行量达1000份。

一是鼓舞民众将反汪斗争进行到底。1940年3月,汪伪政权建立后,《浙西导报》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意见,为推动浙西地区的抗日反汪运动,连续发表了《反汪运动之新阶段》《开展群众性的反汪运动》等社论,揭露汪伪政权的卖国实质,分析其“和平救国”的虚伪性,戳穿其“政治诱降”的罪恶用心。

二是激励民众坚定抗日必胜的信念。《浙西导报》大力报道抗日前线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战况。1940年6月28日,《浙西导报》刊登的内容除1篇社论外,其余9篇均为抗战消息,其中包括6篇中国军队的捷报。6月29日,《浙西导报》刊登了“英当局否认和谈条件,表示继续奋斗决心”等两则国际反法西斯消息。《浙西导报》“后盾”专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木刻、诗歌、杂文、散文、小说等。

三是坚决维护团结抗战、反对分裂。针对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行径,《浙西导报》刊载了《反对反共》的社论,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破坏团结、破坏抗战的罪行,阐明了中共坚持团结,反对分裂的严正立场。面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浙西导报》刊登沈一飞的杂文《正义与不正义》,直接指出“浙西的地方统治者,尽是一班不肖之徒,所行皆系不义之事”,号召“浙西人民大家合力高举‘正义’之旗,才能消灭这些‘不义’的恶势力”。

1940年10月,国民党顽固派企图控制《浙西导报》无果后,决定查封报社。1940年11月1日,国民党崇德县政府以《浙西导报》抢先发布某县沦陷消息为借口,查封报社。

《浙西导报》在两年零两个月的办报过程中,尤其在建立党组织后,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旗帜,通过新闻报道、社论评论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在浙西地区广泛传播抗战必胜信念,有效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与抗战意志,为推动浙西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作者单位:南湖革命纪念馆)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52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