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馆传承弘扬革命精神路径探析
——以淮海战役纪念馆为例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徐姣

革命类纪念馆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丰富的红色资源。近年来,淮海战役纪念馆通过深入挖掘、阐释提炼淮海战役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内涵,加强革命精神的展览阐释和传播,拓宽、创新革命精神高质量传播的渠道,为传承红色基因发挥重要作用。

挖掘提炼淮海战役革命精神内涵

作为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平台,纪念馆应首先做好革命精神的挖掘研究和阐释提炼工作。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略决战,是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典范,无数革命先烈和先辈忠于信仰、勇往直前,依靠人民、团结奋战,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展现出矢志不渝追求革命理想、献身人民解放事业的坚定意志和崇高品格,为后世留下了永放光芒的伟大精神。

淮海战役纪念馆依托厚重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聚焦革命精神实质及其时代价值,在诸多工作层面做出了大量努力挖掘提炼革命精神内涵,更好地发挥其社会教育意义。首先,依托学术研究深挖革命精神内涵。多年来,淮海战役纪念馆秉持学术立馆的原则,对已有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并积极开展抢救性口述史采访工作,以及开展学术研究和编辑出版工作。目前编撰出版了徐州市党性教育系列读本《我是共产党员》《永恒的丰碑》《力量的源泉》和《淮海战役亲历者口述史》《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淮海战役支前纪实》等一批展现革命精神丰富内涵的书目。这些书目对我们党在淮海战役时期展现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以及小推车承载的人民支前革命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做了更为全面的挖掘和整理,推动了淮海战役革命精神内涵的阐释和传播。其次,通过专题研讨会进行研究提炼。2018年12月,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委党史工作办公室、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徐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的“淮海战役精神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研讨会在徐州举行,专家们围绕淮海战役所蕴含的革命精神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探讨,进一步加强了对淮海战役精神的研究提炼和教育实践。

加强革命精神的展览阐释传播

在纪念馆中陈列展览是观众理解领会革命精神的第一场域,丰富多样的阐释手段更具说服力,有助于观众对革命精神的认同、共情与内化。淮海战役纪念馆通过构建以革命精神为内涵的展示体系,加强革命精神的展览阐释和传播。

注重精神表达的叙事体系。2021年淮海战役纪念馆进行了改陈,改陈后的基本陈列以“人民的胜利”为主题,设序厅、传承厅和“两种前途 命运决战”“逐鹿淮海 决战决胜”“人民战争 深厚伟力”“革命英烈 永垂不朽”四部分内容。新改陈的基本陈列突出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彰显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在叙事中除采取以史实为重点的线性叙事外,更加注重精神表达和客观描述相结合的阐述模式。首先在展览文本中点明革命精神的内涵和逻辑,如“逐鹿淮海 决战决胜”“人民战争 深厚伟力”“革命英烈 永垂不朽”等部分内容;其次辅以“生死与共、鱼水情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精神传承模块;再以各类主题雕塑展示不同群体的精神风貌,如“五大书记”“血战大王庄”“淮海战役总前委”“千里运输线”“母亲”等代表不同群体形象的雕塑,将最直观的形象符号印记在观众心中,引导观众入情入境,让革命精神入脑入心。

讲好革命故事,做到视域融合。展览阐释应当做好革命精神与当下观众的视域融合。淮海战役纪念馆针对不同受众特点,将革命历史资源进行故事化表达,将抽象的革命精神内涵转化为具象情境,从而深化观众记忆,做到与观众的视域融合。“人民的胜利”展览呈现的革命故事超300个,其中“66个瞬间”展示了战役66天发生的66个感人故事,“亲历者说”展示了亲历者口述的老兵故事,解放军的战地日记展示了指战员最刻骨铭心的故事。

多感体验打造精神场域。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丰富的多感体验装置能够借由观众的多重感官通道,打造更加沉浸、更易记忆且更具情感冲击力的精神场域,让观众在动态与静态、行为与体验、认知与情感的交互作用下,实现情感共鸣、意义共通和精神升华。在“人民的胜利”展览中,充分使用了多类型的科技展项。如“十人桥”展项是通过触感感受冰水温度以感知架桥战士的顽强意志力;“舂米”展项则是通过具身实践,体验老百姓舂米支前的艰巨任务;“推车”展项则是对照莒南运输队运输任务和速度进行推车体验,让观众在与历史人物的角色转换中,感知历史、走进历史、激发情感、实现共鸣。

专题展览多元阐释革命精神内涵。基本陈列是革命精神阐释传播的核心载体,专题展览则是对革命精神进行多元阐释的补充手段。淮海战役纪念馆立足“人民的胜利”基本陈列,同时策划推出“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学习革命先辈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决胜密码——淮海战役文物史料展”等原创专题展,从更为丰富多元的角度阐释淮海战役所蕴含的革命精神内涵,建构多元一体的展示传播机制。部分展览还进行了全国巡展,进一步拓宽了淮海战役革命精神的传播场域。

拓宽创新革命精神高质量传播渠道

发挥革命精神的育人功能,是纪念馆的重要使命和职责。淮海战役纪念馆积极探索,不断拓宽、创新革命精神高质量传播的渠道,让淮海战役革命精神的传播更具效力和影响力。

推进“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淮海战役纪念馆和徐州市教育局联合开展“淮海战役大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三三三’工程”,为革命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注入新动能。该项目全面打造纪念馆、学校和线上的“三大课堂”,针对青少年成长期的大、中、小学“三个阶段”,创新“情景式、体验式、互动式”三种课程形式,让革命精神进课堂,培育红色基因,培养红色接班人。该项目入选国家文物局、教育部公布的“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

探索创新宣传教育新路径。探索并创新宣传教育的新路径,有力增强了淮海战役革命精神传播的温度和效度。创新打造“行走的淮海战役纪念馆”红色文化直通车项目,采用“点单式”服务模式,精心打造集展览、党课、故事为一体的模块化内容库,针对不同单位的实际需求,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该项目已开展活动40场,覆盖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让革命精神直抵人心、直达基层;打造体验互动型的青少年研学课程,打破传统授课形式,利用解锁任务、协作配合、亲身体验等活动穿针引线,打造以实践构建认知,以体验感受精神的研学模式,强调革命精神对青少年潜移默化的影响,收获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提升志愿讲解服务,招募来自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讲解员,严格培训上岗,确保服务质量和时长,以针对不同群体的个性化讲解服务观众,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心,让每个人都成为传承的“火种”。

共建联动,打造精神传播共同体。积极探索创新共建机制,秉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共建原则,聚力打造红色教育共同体。如淮海战役纪念馆与徐州市税务局共同梳理红色税史,重点挖掘淮海战役时期税务人白天组织群众交公粮,夜晚护送税款公粮穿越封锁线的感人事迹,让淮海战役革命精神成为激励当代税务工作者砥砺前行的精神火炬;与徐州演艺集团共建,充分发挥演艺集团专业优势,运用非遗艺术、剧目创作等形式呈现红色事迹,让红色文化焕发直抵人心的生命力。

淮海战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寻求独立解放的革命历程中决定前途命运的战略决战,淮海战役革命精神正是那一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意志品质、工作作风在伟大的战争实践中的集中体现。未来淮海战役纪念馆将继续充分运用好、传承好淮海战役这一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探索创新传播路径,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让淮海战役革命精神在新时代放射出新的光芒。

(作者单位:淮海战役纪念馆)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08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