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纪念馆:
全力构筑“小船划出来的胜利”文物传播体系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彭飞

“渡江战役的胜利是靠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这是对渡江战役中人民无私无畏支持革命、支持党的肯定,也是渡江战役纪念馆弘扬革命文化落脚点的指引。近年来,纪念馆紧紧依托渡江战役时期革命文物,深入提炼其中的人民元素,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源载体、空间载体和活动载体,全力构筑“小船划出来的胜利”文物传播体系。

不断扩大革命文物,尤其是人民支前相关文物的征集范围。渡江战役纪念馆从掌握的渡江战史回忆录和人民支前史中,梳理文物征集线索,将征集文物与口述史资料并行,更好地厘清文物所经历的革命过程和文物所有人在革命时期,特别是渡江战役时期的革命历程。在征集范围上,除了“人民支前”精神内涵之外,还充分融合红色元素,尤其是“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精神,不仅重点征集渡江战役时期见证广大支前人民英勇抗战的运输工具、立功证书等,还将范围扩大到人民投身新中国建设中的见证物,从而将“小船划出来的胜利”内涵扩展为不仅仅是渡江战役中人民支持下取得的革命胜利,也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的胜利。实践中典型的例子,如在征集渡江船工张家友(有)荣获的“船工服务证”“渡江支前二等功奖状”外,还征集了他参加人民代表大会的聘书——“1949年无为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聘书”,以及“1950年无为县张广村农协会委员任命书”,让公众更清晰地看到,张家友(有)在渡江战役中英勇协助人民解放军渡江后,党没有忘记他的贡献,通过颁发证书的形式给予其充分的赞誉和肯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张家友(有)更是积极投身到恢复建设中,这既是党对他过去工作和觉悟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工作的期望。

持续深入加强对于革命文物的诠释,探析人民支前的深层次内涵。渡江战役纪念馆不断挖掘革命文物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科学、艺术价值,让观众在了解革命文物的过程中,汲取其红色精髓,真正做到“看得见、摸得着、听得清”,让文物承载的革命故事感动人、教育人。

在挖掘文物背后的人民故事方面取得良好实效。以馆藏一级文物“无尚光荣”牌匾为基础,深掘主人翁马怀谦为了“打过长江去,让江南的人有饭吃,有鞋穿”,毅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而他的妻子送夫参军、独自抚养幼儿几十年的故事。这样的感人故事,反映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脉联系,向广大观众展现人民解放军、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坚定理想信念,坚守信仰的历程。

革命纪念馆既要从革命文物中汲取更多的“正能量”,也要从故事中激发公众的思考与感悟,增强其对信仰的自我拷问,为红色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利用馆藏文物资源,打造形式多样、互动性强的社教活动。渡江战役纪念馆先后开发了“我为大军送物资——小推车体验赛”“百万雄师——争做渡江第一船”“小小军工厂”等系列活动和社教课程。其中,《破译渡江的“胜利密码”》入选2022年度全国优质校外少先队活动课、《小船划出来的胜利——场馆里的思政课》荣获2025年安徽省研学旅游课程设计大赛一等奖,让参加活动的公众体验穿渡江草鞋、坐渡江木盆送情报,在红色社教课中深刻感悟革命年代的艰苦奋斗精神。“军民团结,一往无前”的渡江红色内涵,加深了对公众灵魂的触动和思想的洗涤。目前,正在推进“互联网+革命文物”,将充分利用VR、XR等科技手段,将红色文物通过数字化影像展示在三维建模的数字空间中,使观众通过第一人称视角“走”近文物,与文物交流互动,增强多重感知体验。

将革命文物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开创红色资源共享、人才共育、互惠共赢的新局面。纪念馆充分挖掘革命文物资源所蕴含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寻找红色文化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契合点,着力打造“红馆小主播”社教品牌,让广大青少年以“线上主播”的独特视角,讲述革命人物、红色文物故事;依托现有的“渡江英雄马毛姐”红色宣讲志愿服务品牌,让广大志愿者深入当地机关、高校、部队、社区、企业等进行革命文物红色宣讲;持续组织志愿者以革命文物为元素,参演舞台剧《小船划出来的胜利》、红色话剧《一枚军功章》等剧目,让志愿者尤其是青少年与革命前辈实现跨时空对话,在追寻红色印记的过程中,更加真切地感悟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增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

与此同时,运用多样化形式增强文物的感染性,强化公众感悟。渡江战役纪念馆依托革命文物,不断开发了“渡江第一船”“渡江飞行棋”“子弹钢笔”“渡江背包”等形式多样的文创产品。目前,广受欢迎的“子弹钢笔”,其文物原型是时任解放军第29军后勤部政治处主任开诚在抗日战争时期,用缴获日寇三八大盖步枪子弹制作的渡江战役时使用的钢笔。文创产品上附有该文物的故事和相应的视频二维码,赋予“子弹钢笔”实用性、感染性、教育性。

此外,还研发了《渡江精神的“人民”内核》《小船划出来的胜利》等一批理论课程。在讲解的内容和形式方面实现新突破,将以讲述为主的讲解形式转变为讲解与启发思考相辅相成,让观众在参观中明白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更好地让“人民”精神内核被各年龄段、各知识层次的人们所认同、铭记,内化于心。

革命文物是血与火的历史见证,是坚如磐石的信仰凝聚,更是人民铁心跟党走的彰显。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渡江战役纪念馆将不断开拓思路,从革命传统中汲取奋进之力、从革命文化中汲取无限滋养,更要从革命文物中汲取“人民”力量,为红色文化事业做出“渡江”新贡献。

[作者单位: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管理处]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07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