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阳市灵泉石窟岚峰山区12号塔龛,以往的材料未见有记录,笔者在岚峰山区踏查时发现该塔龛规模较大,雕刻精美,题刻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宗教、艺术和历史价值,故将该材料公布,敬请诸多方家共同探讨。
岚峰山12号龛为塔形龛,塔身平面呈长方形,由塔顶、塔身以及塔基三部分组成。塔顶高50厘米,饰尖刹与宝珠,残损严重仅可辨外轮廓,下为刻纹覆钵以及饰有卷云纹的山花蕉叶,覆钵高13厘米,蕉叶纹正中有一座双层线刻圆拱门。其下为刻有细密连珠纹的二层等宽塔檐,檐宽65厘米,檐下各有风铎一枚,均已残损。中间由仰莲基座承托,基座分为三层,素面基座上承雕有兽面雕花基座,两侧饰束腰圆柱,基座上托重层仰莲。下为刻纹覆钵与饰有卷云纹的山花蕉叶,蕉叶纹正中有一座双层线刻圆拱门,左右蕉叶各有半座双层线刻圆拱门,漫漶不清。其下为雕刻有整齐连珠纹的反叠二层涩檐,檐下各有风铎一枚,均有残损。塔身与塔顶连接处有一组力士托举塔顶浮雕,共7人均匀分布,身材健硕,袒上身着下裙,肩覆披帛,自左向右第1位头歪向右侧举右臂托举,左臂叉于腰际,可见披帛自双肩垂下。自左向右第2位面向前方,双臂呈天秤状托举,披帛于身体两侧上扬。自左向右第3位右半身残缺,姿态漫漶不清,仅可见举左臂托举,披帛于身两侧垂下。自左向右第4位位于中间,面向前方,双臂呈天秤状托举,披帛于身体两侧上扬。自左向右第5位已不存,仅可见双脚与两侧垂下的披帛。自左向右第6位身着披帛,面向前方,双臂呈天秤状托举,披帛于身体两侧上扬。自左向右第7位身着披帛,头歪向左侧举左臂托举,右臂叉于腰际,披帛于身体两侧垂下。浮雕下刻有重层帷幔。塔身中部开有尖拱形龛,高55.5厘米,宽43厘米,深16厘米,龛楣上刻有火焰纹尖顶,龛楣下有一处弧形梁,梁两角上卷。左右各有一座八棱柱,柱头与柱身刻有莲花装饰,其中柱身刻仰覆莲束腰承托。龛内刻有一尊僧人坐像,通高31.5厘米,头高10厘米,肩宽13厘米,头肩损毁严重,面部不可辨,可见着僧衣,内僧祗支,自腰腹右侧上衣处伸出的下衣衣缘至左侧胸前有一纽结固定,衣纹刻画细腻,双臂横于身前,双手现已不存,坐像前方可见凭几残足,应当为双手放于凭几之上,结跏趺坐于刻有壸门的方座上,座长24.6厘米,宽10厘米,高6厘米。
塔左右两侧竖向长条内有题记,现已残损多处漫漶不清,可辨塔左侧题:
唐故邺县清行寺主……/若夫照古幽州连……悬崕□其或者哉远/(俗)姓韩□州元相州因仕……县尉山甫□亡女动庸宾□成就永缘□□/□名称雄(䧺)伯法师于……(雅)伦已萌献宝□心既现传灯之相家□/后放□座十七岁……□逍□舆论获悉□□□看□□砻终□□/长孙文德皇后庆……皇国牧□习经至□□年远于旧所法师□□/□如属□□□不□□坊……弘□(贝字旁)□□写金容录雅俗相资而礼……/完相也……绥西人□□□维□秘兴□习法年章䟢该□天
塔右侧题:
问必训□□□丙……工□□疾清行寺之僧尼春秋六/……□□□念昶羽之□□□王花叶亡□不永□□/……感言口老……/……/……不□伟□□……/……仁□□炬□□恒沙□□□诚有□虚荫流达天花□色月轮转/……(残破)架□伍秋□□泣春□□□眉人龙之□往悼法□之长暌□□□/
岚峰山12号龛雕刻精美,尤其以塔顶的兽面雕花基座最为独特,这种装饰在其他地区的摩崖塔龛中较为罕见。岚峰山的摩崖塔龛有一些兽面纹刻于塔檐中部,这种刻于塔顶基座用来承托覆钵的为首次发现,且基座两侧为两个圆形立柱,非常精美。塔身与塔檐之间的托顶力士在数量上也是目前发现最多的,为7身,除12号龛外,目前塔身所发现的托顶力士一般为4~6身,而12号龛托顶力士除了数量多以外,雕刻也相当精美,为一手叉腰一手托顶与双手于头两侧托顶相互穿插的布局。
岚峰山12号龛最大的价值在于其两侧的题记,根据题记可知该塔龛为已故清行寺主的影塔,清行寺位于唐代邺县,即今河北临漳县邺城镇。该寺主俗姓韩,生前应曾与以长孙皇后(601—636)为代表的皇室有一定的来往,题记中出现的“文德皇后”为长孙皇后的谥号,长孙皇后的逝世时间即公元636年,故可判定该龛开凿时间应不早于636年。
题记中“写金容录”非常重要,表明该龛僧人像可能曾经进行过贴金,“雅俗相资而礼”则为资助塔龛的建造群体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以往的摩崖塔龛题记显示塔龛多为弟子为师父建造,岚峰山12号塔龛题记显示该影塔的资助建造为社会各界群体。
综上所述,岚峰山12号龛不仅在雕刻上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其题记信息量大,为我们认识当时僧尼与皇室的关系,以及现在已无法看到的僧人像最初的装饰,还有高僧影塔的资助建造群体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龙门石窟研究院 安阳市龙安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