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文化 普及金融历史
“中流砥柱——红色金融专题展”开幕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朱雅珺 曾瑾

近日,由吉安市博物馆、南昌金九福钱币博物馆联合主办的“中流砥柱——红色金融专题展”在吉安市博物馆开展。展览分为“红土地的金融根脉”“白山黑水间的众志成城”“坐镇西陲的边区银行”“建造华中人民的长城”“群山峻岭的浴血奋战”“北海水长流的沂蒙颂歌”“挥动华中人民的旌旗”七个部分,展出文物150余件(套),系统讲述全国在抗战时期红色金融的发展历程。

展览通过“‘工’字银元里的金融智慧”“红色金融的源头”“红色金融体系的创建”,强调江西苏区是红色金融的重要发源地与实践摇篮;“抵抗于白山黑水间”“志城银行的奇迹”,呈现东北抗战中的红色金融;“陕甘宁边区与晋西北边区的金融建设”,讲述了西北抗战中的红色金融;“新四军领导的红色金融实践”呈现华中抗日根据地各银行由分至合的过程;“始终未挂匾的上党银号”“烽火硝烟中的‘马背银行’”展示了晋察冀边区抗战的金融堡垒;“战火中走出的红色银行”阐释了北海银行的发展历程;“东江抗日根据地的财经政策”“琼崖抗日东北区的货币政策”讲述华南地区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战。

此次展览包含抗日战争时期红色金融机构发行的货币、债券、股票等珍贵文物。其中,井冈山“工”字银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行的第一枚贵金属银元,是研究中国革命史的重要实物见证。它以墨西哥“鹰洋”为坯,在币面加盖“工”字印记,象征“工农革命”与“工农兵政府”,既区别于旧货币,又体现了红色政权的独立性和经济自主权。“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发行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于法币已有面额为壹元的货币,边区不能发行壹元面额,就通过“柒角伍分”这一独特面额,解决不能发行壹圆面额的问题,体现出党的政策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的特点,这是中国货币史上唯一一张“柒角伍分”面额货币。

在展览开幕仪式上,开国少将王力生将军女儿王联连、王建华,亲属王功华将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使用过的革命文物无偿捐献给吉安市博物馆。一件是1937年9月25日参加平型关战役战斗中缴获的日军军用毛毯;另一件是1943年从山东骑马赴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途中使用的马哒子。“两件珍贵的革命文物捐献,旨在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触摸历史,感受那段岁月的艰辛与伟大。”王功华希望通过这些革命文物,让年轻一代人了解并铭记那段历史、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南昌金九福钱币博物馆创始人金家栋也将其个人收藏的20枚古钱币无偿捐赠给吉安市博物馆。

此外,博物馆还依托展览面向当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公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面向吉安市区各学校开展“红色记忆·金融之光”社教活动,课程以“回望红色金融路,传承初心向未来”为核心,精心设计特色环节,让红色金融“活”起来。

在“红色金融历史小课堂”,讲解员结合珍贵文物、照片以及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生动讲解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发展历史、游击战场上的马背银行、陕甘宁边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建立背景,介绍它们如何克服重重困难,通过发行货币、扶持生产等方式,为抗日战争提供经济保障、为军民生活稳定保驾护航,让孩子们深刻认识红色金融“服务革命、惠及民生”的重要历史价值。

在“我是小小金融家”环节,同学们通过设计红色货币图案、讨论货币发行额度与用途、拓印红色货币等互动活动,从中理解红色金融工作的实用性与紧迫性,感受革命先辈的智慧与担当。

同时,展览还在线上设有云展厅、线下加设文物故事二维码,观众可以通过线上观展、现场扫码,高效提升参与度与体验感。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吉安市博物馆将继续挖掘红色资源,积极携手文博同行,推出更多形式新颖、内容扎实的展览活动,切实做到让红色文物“活”起来,为传承、赓续红色文化发挥自身作用、贡献自身力量。

(作者单位:吉安市博物馆)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506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