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何文娟报道 9月29日,创建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工作会议在重庆云阳召开。会议总结创建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前期立项工作和先期开工建设的6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工作成果,邀请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建言献策,研究开展创建工作的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推动三峡考古遗址公园高质量发展。重庆市文物局、湖北省文物局,三峡考古遗址公园首批重点建设对象涉及区县、市州等责任单位参会。
会上,首批重点建设对象涉及区县和市州对前期创建工作分别开展总结,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湖北省古建筑保护中心分别汇报重庆市、湖北省创建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工作情况。
今年7月,三峡已正式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首批重点建设对象包括重庆市万州区天生城遗址、云阳县磐石城遗址等12处,湖北省宜昌市楚王城遗址、杨家河兵寨群等6处。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创新“一园多点”模式,采取“动态培育”方式,实行“达标一批、挂牌一批”的管理机制,建设周期为10年,于2025年至2035年分三阶段实施,打造极具特色的三峡公共文化空间。
会议要求,紧抓建设机遇,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进程,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明、文化标识场所空间;统一工作思路,打造主题内容鲜明、时空衔接有序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强化考古研究,重庆、湖北考古机构共同编制《创建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中长期考古工作计划(2025—2035年)》,为创建一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好基础;加强组织协调,创新建立重庆、湖北两省(市)共同管理机制,各区县和市州对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细则》开展工作;持续推进学术研究、考古成果转化、文物保护规划及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制定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