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切缅怀抗战先烈,传承伟大抗战精神,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以展览为核心,联动专题课程、互动体验、学术讲座等内容,让公众在观展、研学、实践中感悟历史力量,呈现一场兼具思想深度和热情高涨的文化盛宴。
举办核心版画展,132件珍品再现抗战岁月。作为系列活动的核心载体,在博物馆的引玉展厅举办“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抗战版画展(1931—1945)”,精选132幅抗战木刻珍品、13种版画刊物及3封画家信札,以“举国之殇”“抗争怒潮”“万众一心”“重整河山”四个篇章铺展叙事。李桦《怒吼吧!中国》的悲愤呐喊、江丰《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坚毅笔触、彦涵《当敌人搜山的时候》的悲壮场景,生动再现白山黑水间的殊死抵抗、青纱帐里的游击烽火与民众支前的感人画面。展览设计独具匠心,以李桦经典作品为视觉核心,户外斑驳墙面复刻的战斗场景还原“十字街头”,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以刀为笔”的抗争力量。该展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公布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此外,以抗战版画为主题的相关展览也同期在江苏省江海博物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和周口市博物馆等地开展,引发广泛共鸣。
配套专题活动,深化历史与艺术认知。推出“鲁迅与新兴木刻运动”专题课及多场专题导赏活动。专题课每周定期开讲,通过解析《到前线去》等经典作品,讲述鲁迅1931年开设木刻讲习班、培育艺术青年的历程,充分阐释新兴木刻如何成为战时“文艺轻骑兵”。展览导赏活动邀请馆内外专家双线解读,亲历者后代追忆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馆内学者剖析延安鲁艺版画家融合传统与西方技法的创新路径,让公众更好地了解版画在推动抗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配合版画展、讲好抗战故事,博物馆积极拓展社教活动形式,面向不同年龄段观众推出木刻版画拓印体验活动。许多青少年通过动手实践切身感受抗战时期木刻艺术家以刀为笔、以版为纸的创作历程,理解艺术如何成为唤醒民众、抗击外侮的武器。同时,博物馆还主动与属地街道合作,开展“定场社教”木刻拓印活动,将公共文化服务延伸至社区基层,实现文化惠民“零距离”。
学术传播并行,留存历史记忆与研究成果。编辑出版《怒吼吧,中国——北京鲁迅博物馆藏抗战版画作品集》,为研究抗战文艺提供重要文献支撑。特邀展览主创人员主讲“漫谈抗战版画生长、传播与汇合”专题讲座,深度解析抗战版画从萌芽到传播的历史脉络及其文化价值。配合展览发行的特别纪念票,印刻李桦经典版画元素,成为观众留存历史记忆的珍贵载体。紧紧围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精心策划系列文化活动,特别推出的“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抗战者鲁迅系列讲座”。特邀国内深耕鲁迅研究与抗战文化领域的学者专家从文学思想、社会影响、精神传承等不同维度,深入阐释鲁迅在抗战时期以笔为刃的担当精神,系统解读其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力量与精神遗产。
此次系列活动以多元形式激活文物价值,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流砥柱作用,也彰显了文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让公众在刀痕与薪火的共鸣中汲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北京鲁迅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