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盛世如您所愿”
——歌乐山烈士陵园国庆系列主题活动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张德阳

10月1日至8日,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以“这盛世如您所愿”为核心主题,依托红岩红色文化资源,策划实施升国旗仪式、红色主题互动、沉浸式讲解等系列活动,将“缅怀红岩英烈、传承红岩精神”与“爱国氛围营造、游客体验升级”深度融合,成为重庆双节期间红色文旅的标志性亮点。

游客参与度高

国庆期间,歌乐山烈士陵园各景点累计接待游客超33.69万人次,核心活动参与度呈现“集中爆发、持续火热”特征。

其中,10月1日举办的升国旗仪式现场聚集游客千余人,涵盖老党员、部队官兵、青少年学生、家庭游客等,部分游客提前一小时到场等候,现场有序且氛围庄重;“跨越时空的对话——江竹筠”活动引来众多参与者,互动环节积极提问、分享感悟;1500余人合唱《我和我的祖国》,全场自发挥舞小国旗,形成“歌唱祖国”的震撼场景;“送你一面小国旗”活动单日发放国旗及脸贴4000余份;国庆期间,景区义务讲解累计游客近2万人次。

赋能城市精神传播

活动深度挖掘红岩精神与重庆城市精神的契合点,通过“实景场景+精神传递”的方式,让游客在参与中直观感受重庆“坚韧、忠勇、开放、争先”的城市精神品格。

升国旗仪式现场肃立致敬,这不仅是对“红岩英烈坚守信仰”精神的传承,更呼应了重庆在革命时期“坚韧忠勇”、在新时代“开放争先”的城市基因;“跨越时空的对话——江竹筠”活动中,主持人讲述江姐在重庆狱中坚贞不屈的事迹,结合渣滓洞实景环境,让游客深刻理解“红岩精神”中“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的内涵;沉浸式讲解《歌乐忠魂》通过真人演绎渣滓洞、白公馆内革命英烈的“狱中”斗争故事,展现重庆人民在解放事业中的“不屈不挠的凛然斗志”,进一步强化“重庆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的形象认知。

紧扣“思政育人”目标,针对不同群体设计差异化内容,推动红岩思政育人从“单向灌输”向“互动体验”转变。面向青少年群体,“跨越时空的对话——江竹筠”设置“向江姐提问”环节,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如何传承红岩精神,争做时代新人”;面向家庭游客,“歌唱祖国”活动融入“狱中绣红旗”故事宣讲,通过“家长带孩子了解历史、孩子带动家长参与合唱”的方式,实现“红色教育全家共学”;面向社会群众,义务讲解服务深入解读红岩英烈的生平事迹,结合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重庆谈判80周年解读红岩精神的时代价值,让思政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景区活动获点赞

通过“细节优化、服务升级”提升游客体验,经现场游客反馈,整体满意度较高。游客对“活动形式创新”纷纷点赞,认为“沉浸式讲解、互动对话比传统参观更有感染力”;对“服务保障”给予好评,尤其是义务讲解服务,讲解员耐心解答游客疑问;对“节日氛围营造”感到满意,“送你一面小国旗”活动中,工作人员主动为游客贴国旗脸贴、指导拍照,不少游客表示“拿到小国旗的瞬间,国庆的仪式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

线上线下传播联动

活动构建“线下体验+线上传播”的立体传播矩阵,实现“活动热度”向“社会影响力”的转化。线下层面,景区内设置多处“打卡点”,让游客“与国旗同框”互动拍照;宣传教育处提前在重点景区内投放活动海报,在各大景区入口发放单位宣传折页500余份,扩大线下知晓度。

线上层面,红岩融媒体中心制作活动短视频1条、图文报道2篇。其中,联合重庆市委网信办出品的《歌唱祖国》网络短视频,在网信重庆视频号平台播放量超1.08万次。有效提升了歌乐山烈士陵园的品牌知名度,也让重庆的红色文旅形象深入人心。

实现“零安全事故”

活动将“安全第一”放在首位,通过“提前部署、全程管控”确保游客安全与活动有序。一是提前制定安全预案,根据各活动地点的容量、人流走向,规划应急疏散通道,在“跨越时空的对话——江竹筠”“歌唱祖国”等人员密集活动现场增加安保人员维持秩序;二是强化人员保障,活动期间投入工作人员、志愿者,在各景点入口、狭窄路段安排“引导员”,实时提醒游客注意安全;三是加强物资管理,对活动使用的国旗、音响设备、文创产品等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无质量问题,避免拥挤争抢。

歌乐山烈士陵园“这盛世如您所愿”国庆主题系列活动,既是一次“红岩文旅的创新实践”,也是一场“城市精神的生动宣传”,更是一堂“思政育人的实景课堂”。

未来,歌乐山烈士陵园景区将继续以红岩精神为核心,优化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推动红岩文旅与红岩思政深度融合,为重庆建设新时代文化强市、打造红岩改革发展标志性成果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单位: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149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