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张硕报道 10月29日至30日,第五届“咸丰·世遗唐崖论坛”在湖北省咸丰县举办。恰逢“土司遗址”成功申遗十周年,论坛以“守护世界文化遗产 共铸民族交融新篇”为主题,汇聚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共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向。
开幕式上,《唐崖土司城址考古发掘报告》、湘鄂黔世界文化遗产主题游径发布。湖北咸丰、湖南永顺、贵州汇川三地签署《土司遗址保护利用十年行动计划(2026-2035)》,将对遗产地现有安防、消防、防雷设施进行提质改造,谋划申报老司城遗址城墙加固、海龙屯本体保护、唐崖土司城址数字化展示建设等项目,共同打造文化品牌。论坛期间,国内外专家还发表主旨演讲,围绕“土司文化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与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两个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与智慧碰撞。
“土司遗址”见证了古代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对西南山地多民族聚居地区独特的“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的管理智慧,这一管理智慧促进了民族地区的持续发展、有助于国家的长期统一,在维护民族文化多样性传承方面具有突出的意义。
当前,咸丰县正围绕“一城一镇一画廊”整体布局,全力推进唐崖土司城址保护与展示利用工程,打造集文物展陈、民俗演艺、戏剧演出、研学交流于一体的土司文化专题博物馆,同时加快建设“世遗小镇”。未来,这些举措将构建起集遗址保护、文化体验、生态观光于一体的复合型文旅空间,进一步释放唐崖土司城址的文化价值与区域带动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