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红色标语保护利用探索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刘黎霞

吉安,是革命摇篮井冈山所在地,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这里诞生,三湾改编、红四军成立等诸多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辉煌的革命历史,在吉安乡村留下了众多红色标语。近年来,吉安在推进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的同时,也开启了红色标语保护利用的探索和实践,保护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标语是中国革命史上独特的文化现象。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组织及革命武装就非常重视宣传工作,为扩大政治影响,争取广大群众,在所经之处刷写了大量的革命标语。中央苏区时期,刷写标语是苏区党政军开展政治宣传、加强思想动员的重要手段,苏区中央统一部署,各级党政军组织积极实施。作为中央苏区的重要区域,吉安境内红色标语遍布城镇乡村,成为党争取民心、鼓舞军队斗志、瓦解分化敌军的利器。

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吉安普查登记保存完好的红色标语多达2300余条。这些标语内容涵盖党的宗旨、苏区政策、军队建设、时政局势、斗争形式等方面,是吉安珍贵的红色文化遗产。

吉安现存红色标语具有偏远、集中等特点。标语大多集中在革命历史厚重的偏远乡村,在一个村或一栋建筑内集中呈现。这些村庄或建筑,曾经是红军驻地或县乡苏维埃政府所在地,至今留存的红色标语是这段历史的鲜活见证。

经过百年风雨,这些红色标语正处于自然消失的高峰时段。由于气候及建筑材料原因,标语载体出现空鼓、酥碱等病害,导致脱落消失;历经风吹日晒,标语本体已经模糊不清;百姓改善住房,拆旧或弃旧建新,标语依附的建筑物消失。因此,红色标语保护工作刻不容缓。

探索与实践

革命文物是展示中国红色文化的鲜活载体,附着在革命文物上的红色标语,更是红色文化的根与魂。近年来,吉安大力推进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开展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

注重顶层设计和政策引领。印发《吉安市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实施方案》,将加强红色标语保护利用作为重点项目纳入其中。率先出台《吉安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构筑红色标语保护的法治屏障。依据标语保存现状和内容价值,将现存红色标语分为一、二、三类,分别明确保护重点,实施红色标语分类认定和分级管理。

加强载体保护和活化利用。革命文物是红色标语的建筑载体,保护红色标语,首先要把载体保护好。吉安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对市内300余处重要革命文物进行保护修缮。有针对性地推出“吉安市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工程”,促进地方财政加大投入,在重要革命旧居旧址内设立红色文化展览,实行免费开放。一批革命文物及其附着的红色标语得到有效利用,如井冈山茅坪八角楼、永新县委联席会议旧址、万安县宝山乡昭文堂等,建筑及附着其上的红色标语成为当地红色教育的生动课堂。

开展本体修复的研究实践。红色标语本体的保护和修复是文物保护领域的新课题。为稳妥有效地保护红色标语,吉安市少数县(市、区)先行开展了红色标语本体保护的试点工作。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永新县文物局等单位积极行动,研究探索红色标语保护的技术方法。井冈山对十几个村庄濒临倒塌的民宅上保存清晰的46条红色标语进行了截取保护和修复试验,和井冈山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针对本地干打垒建筑外墙的红色标语原址保护,成功研发并试验了三种修复材料。永新县文物局开展了室内标语保护研究和试验,效果明显。

进行成果梳理和技术推广。吉安市文物局设立省级课题《井冈山片区红色标语保护利用关键性技术研究与实践》,对各地开展的红色标语保护研究与实践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归纳了基于当地气候特点和建筑特色的红色标语常见病害、保护重点和难点、保护方式和要求、保护材料、保护流程和技术步骤等成果,在全省予以推广。编辑整理了《红色基因——吉安市红色标语图典》,精选保存完好且内容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特殊性的红色标语近200条进行历史背景和内容的解读,让红色标语在纸上流传千年,同时将其录入吉安市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保存展示。

经验和启示

摸清家底,建立红色标语档案。保护的前提是摸清家底,吉安通过开展全面细致的普查调查,记录每条标语的具体位置、保存状况、内容价值等基本信息,通过录音录像、口述记录、拍摄扫描等方式和手段,建立标语档案。

综合评估,制定分类保护措施。红色标语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决定了红色标语分布具有集中性、内容具有雷同性特点。因此,对每条标语进行综合评估后制定分类保护措施很关键。评估应结合标语内容、保存状况、村庄及建筑本体的资源禀赋等综合考量,按其优劣分成一、二、三类标语,一类标语优先保护。

阐释宣传,形成社会保护共识。红色标语根植于田野乡村,附着在民居祠堂内外。只有让当地百姓清晰认识其价值,自觉对其进行保护,才是红色标语保护的根本出路,才能使保护工作持续开展。近年来,吉安市各地文物、文旅部门高度重视红色标语研究,先后出版了《岁月留痕——井冈山红色标语选》《井冈山的红色标语》《万安红色标语寻踪》等书籍,阐释红色标语中蕴含的丰富历史信息和革命精神,引发群众对标语保护的自觉,形成保护共识。

有效融合,筹措保护资金。吉安市把红色标语保护与革命文物保护、传统村落保护、历史文化名村(镇)保护、红色名村保护、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生态文明村镇建设、旅游景区建设等项目工程有机融合,多方筹措保护资金,解决红色标语保护经费难题。

因地制宜,实施科学保护。各地标语载体材料不一、气候环境不一、书写材料不一,无法统一保护材料和操作流程。因此,实施标语保护,应因地制宜,结合实际,遵循文物保护原则,先做试点,再予推广。

(作者单位:吉安市博物馆)

image.png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71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