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因为长江》第三集滇黔·合脉篇播出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文宣

本报讯  山,总把人隔开;水,又将人们连接在一起。在滇黔的群山与江水之间,各民族怎样融合共生?11月10日22时,纪录片《因为长江》第三集“滇黔·合脉”篇于湖南卫视、芒果TV、山海App同步播出。本集聚焦长江流域滇黔文化区域,从云南昆明晋宁河泊所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一事件展开,深入云贵高原,以“滇国相印”封泥、战国牛虎铜案、立虎辫索纹耳铜釜等出土文物为载体,讲述长江上游多民族、多文化跨越地理阻隔,在交流互鉴中融合发展的故事。

镜头跟随考古工作者的脚步,走向滇池东岸的河泊所遗址。经过多次发掘,一个在《史记》中不过三百余字的古滇国,逐步清晰地呈现在公众面前。河泊所遗址还出土了一批从西汉中晚期到东汉末期的简牍,勾勒出汉王朝对该地区的持续治理体系。这些文物印证了“同城双系统”的治理智慧,见证着西南地区稳步融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

文化的“多向奔赴”,同样发生在贵州的山水之间。赫章县可乐遗址出土的立虎辫索纹耳铜釜,出土时套在墓主头上,体现当地“套头葬”葬俗;而两只立虎造型耳则与古代巴文化青铜器中虎的形象十分接近,诉说着夜郎古国通过水路与外界紧密相连的过往。

“江河终汇聚,文化总相通。”当古滇国青铜贮贝器中的印度洋海贝,与今天“一带一路”上远渡重洋的鲜花、咖啡、黔茶遥相呼应,我们得以读懂滇黔——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孕育而来包容与开放基因,向着更广阔的世界敞开怀抱。 (文宣)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08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