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省博物馆积极践行“闭馆不闭展,文化不打烊”服务理念,通过流动展览进校园、数字精品课进课堂、线上VR全景展等形式,推动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与公共文化服务,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流动博物馆进校园:
昆虫科普激发探索热情
黑龙江省博物馆先后走进哈尔滨市虹桥第一小学校与哈尔滨新区第一小学校,开展“昆虫中的铠甲勇士——锹甲”主题科普活动。博物馆科普讲解员以生动的语言介绍锹甲的分类、生态作用及形态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超轻黏土手工制作锹甲模型,在实践中深化对昆虫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活动注重“五育融合”,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感悟的完整认知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与自然保护意识。
博物馆宣讲团走进东北农业大学,开展“三远离一倡导”主题安全教育宣讲。活动围绕“远离毒品、远离赌博、远离邪教、倡导绿色上网”核心内容,结合真实案例与图文展板,深入剖析各类安全隐患对青年群体的危害。现场设置互动环节,师生就安全理念传播形式展开热烈讨论。此次活动搭建的馆校协同育人实践平台,为青年学子树立正确价值观、提升安全防范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数字精品课进课堂:
文物活化启迪文化认知
在哈尔滨市继红小学校,一场专为三、四年级学生设计的龙博精品课程,以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针对学龄特点,通过平板交互、全息投影等创新形式,将赫哲族民俗与渤海国历史生动呈现。在“鱼皮映彩:赫哲文化的数字焕新”课堂中,交互式动画具象展现赫哲族“以渔为业、以皮为衣”的生活图景,“服饰换装”小游戏让学生在拖拽点击间理解民族文化内涵,鱼皮吊坠制作则可以体验传统技艺。在“瓦当承古:渤海历史的全息解码”环节,3D技术复原渤海上京城规制,汉字演变动态演示衔接语文课本知识,莲花纹瓦当拓印实践以实物形式留存文化印记。课程以“课前定制—数字体验—问卷反馈”形成教学闭环,实现文化科普从知识传递到双向成长的升华。
线上VR展览上线:
云端观展引领文化新风尚
黑龙江省博物馆精心打造的“穿越星际的神秘来客——陨石”“哈尔滨往事——20世纪初哈埠社会生活展”“千年瓷韵 釉彩流光——馆藏精品瓷器展”三大VR全景展览于活动期间正式上线。展览通过实景再现、高清细节展示与专业语音导览,为观众提供沉浸式观展体验。上线一周内,点击量突破5万人次,好评如潮,有效突破时空限制,让公众足不出户即可“漫游”博物馆,感受历史与自然的魅力。
近年来,黑龙江省博物馆积极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以科技赋能线上展览,持续释放文化活力。一方面,依托流动博物馆、科普课程等形式,推动教育资源深入校园,拓展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另一方面,借助VR全景技术打造云端展厅,打破时空限制,让公众随时随地“走进”博物馆。未来,黑龙江省博物馆将继续推进数字化建设与社会教育深度融合,以更智慧、更开放的服务模式,实现文化资源的全天候共享,让博物馆真正成为“永不落幕”的文化课堂。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博物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