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万象更新,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蛇年伊始之际,备好多样文化“年货”,邀请广大文博爱好者一同走近传统文化,传承历史、迎接新年。多元文博展览、多彩文化活动,在博物馆里过大年,见证古韵与新岁融合,感受别样的新春氛围。
非遗贺岁,民俗庙会惊喜不断
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春节期间在青岛天后宫举办“第26届新正民俗文化庙会”。本届庙会新增“青岛天后宫首届民间才艺大赛”预热活动,于腊月二十日至二十八日开展提前营造“非遗新春”传统文化氛围,为社会各界的民间才艺选手提供一个展示才艺、学习传统文化的舞台;新增本土特色年货市集,让更多市民及游客走进民俗文化场馆,增加庙会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向观众推出“福禄寿喜财”“妈祖六和”两个主题打卡板块,囊括多项内容的民俗活动,包括民俗陈列展览、非遗手工艺展示、非遗民俗体验、汉服体验、民间戏曲展演等民俗文化活动,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增添浓厚的节日氛围。近年来,天后宫新正民俗文化庙会已成为青岛市民及游客在春节期间体验民俗文化的首选项目,让观众在参与中走近传统民俗文化,感受非遗春节的活力与魅力。
文化迎春,展教活动精彩纷呈
春节期间,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所属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博物馆、青岛天后宫、青岛康有为故居纪念馆接待游客近3.5万余人,持续丰富市民及游客朋友精神文化生活。推出“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妙手万象——青岛草编展”等新春主题展览,开展“蛇年生肖文化节——观展任务与转印贴互动”“灵蛇献瑞——生肖拓印体验、金箔生肖画非遗体验”“巳柿如意——新春扭扭棒柿子制作”“金福贺春福字拓写体验”等系列惠民活动,为观众带来多元春节文化体验。其中,三个场馆联动推出的“文遗悦青岛·新年福气刮刮卡”新春一站式打卡活动趣味出圈,深受市民及游客朋友喜爱。在博物馆内发放新春福气卡,以持有卡片可以串联场馆参与福气集章、刮开卡片可以收获文创奖品,以新颖的形式创新展示城市文化好礼,有效提升各场馆文创知名度,实现以文化发展带动经济发展。新春期间,中心所属场馆共开展迎新春文化活动近150场次,有效带动青岛老城区域联动发展,拉动老城区域范围内文化场馆及景区的客流数据,在提升场馆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社会公众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志愿服务,联动深化文化传播
春节期间,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志愿服务团队50余名志愿者前往中心各场馆参与展教活动志愿服务,承担起游客接待与导览、文化宣传与教育、环境维护与秩序管理、反馈收集与建议等工作,提供志愿讲解30余场次,累计服务时长超过200小时。通过春节期间的志愿服务,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用耐心细致的服务温暖了游客们在春节的博物馆之旅,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讲解和活动,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文化传承贡献了新的力量。博物馆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志愿者工作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更好地加强了文博场馆与社会力量合作共赢,有效提升社会各界对博物馆的关注与支持。
在“文博热”持续升温的影响下,“博物馆里过大年”逐渐成为春节假期的新时尚,越来越多的观众在春节期间选择走进博物馆,体验传统文化带来的独特新春氛围。新的一年,青岛市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期待与每一位观众共同探索、共享文化之旅,创造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了解博物馆,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