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玉露般莹洁——《闲窗集》读后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程存洁

image.png

年初,笔者收到林雅杰先生新著《闲窗集》,小心翼翼地拆开包装,一下子就被那精美的装帧设计所吸引。《闲窗集》洋洋洒洒30万字,全书紧紧围绕书法史、书学的研究和展示传播,以及岭南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等内容展开叙述。学习之后,笔者有一点心得,现提出来,求教于方家。

《闲窗集》的贡献之一,是将岭南书法史的研究水平提升了一大步,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先前有冼玉清、麦华三等前辈学者对岭南书法史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林先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收集新资料,特别是考古新资料,先后发表了《广东早期书迹概述》《南越国遗址出土的残瓦文字》等多篇论文,并通过主持举办岭南书法史和绘画史大展等多个重大项目,系统梳理了先秦至南越国时期出土文物中所见青铜铭文、陶文、木刻文字、墨书等书法内容,不仅丰富了岭南书法史的内涵,将岭南书法史的研究范围拓展至先秦时期,更为中国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

第二,对《寒香馆法帖》做了系统整理与研究,为弘扬岭南法帖的历史意义起到了积极作用。《寒香馆法帖》凡六卷,由梁九章摹刻于1836年。林先生通过挖掘,找到了法帖原刻石收藏在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每块石高35厘米,宽38厘米,多为双面刻文,有正草隶篆楷历代名家书法22种,汇集了唐怀素《千字文》、宋米芾《春和景明帖》、元赵孟頫《耕织图诗》、明八大山人《陶广文石鼓歌》、清成亲王临赵子昂《书洛神赋》及王尔扬、翁又龙、程可则、刘镛、翁方纲、吴荣光、成亲王等人的题跋。梁九章的寒香馆与南海叶梦龙的风满楼、吴荣光的筠清馆,并称“粤中三馆”。

第三,对朱九江、康有为、梁启超等晚清以来岭南书法名家的书学成就及其传承做了系统梳理和严谨考证。

《闲窗集》的贡献之二,是为保护和传承岭南传统文化积极呼吁。

《闲窗集》中收录的《关于重建千年古刹海云寺的建议》及《关于暂缓清理白云山古墓的紧急呼吁》两份提案,集中体现了林先生任职广东省政协委员期间在保护和传承岭南传统文化方面不遗余力,颇具前瞻性。如提案中提出:“暂缓清拆白云山上辛亥革命以前的古墓,并加以保护,防止对未列入保护范围的古墓造成毁坏,对墓前有华表、石狮、旗杆夹的古墓也不要急于清除。建立一支文物考古专业队伍,对白云山上的坟墓进行全面普查、核实,摸清情况。”这份提案为保护白云山上的古墓起到了积极作用。当时广州市正在进行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正是这份提案,促使广州市专门成立白云山文物普查队,开展白云山文物普查工作。这项工作始于2007年1月,其普查成果可见于陈建华主编《广州市文物普查汇编·白云山卷》(广州出版社2008年3月版)。

明代沈周在《米芾<春和景明帖>跋文》中写道:“襄阳此段文字,颇似玉露,盖舟行蓬窗闲暇随意所书,得乎性情之正。”笔者想到林先生的《闲窗集》也含有此意。《闲窗集》中的每篇文章虽然是林先生公务之余“随意所书”之成果,但都“得乎性情之正”,如玉露般莹洁,读后令人心旷神怡。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0.128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