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进位于福州马尾的船政旧址,当年船政的严谨规划布局已经难以分辨,展现在眼前的是历史与现代交融的船政文化景区,功能已变身为历史教育和文化旅游场所。
船政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产物,位于福建福州马尾区马尾镇东南侧中岐、罗星山下闽江边,1866年由左宗棠奏请创办,船政大臣沈葆桢主持建成,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大规模的舰船制造工业基地。船政于1868年建成并开始造船,通过引进法国技术和人员,初步掌握了仿造船体、动力机械和配套零部件的能力。据《船政史》载,1868年,船政已建成船政衙门、前后学堂、储藏所、厂房、船坞、宿舍等建筑物80余座,拥有近2000名工人。1874年前后,船政布局建设基本完成,主要分为主厂区、行政教育宿舍区和辅助厂区三个部分。主厂区包括锅炉车间(水缸厂)、轮机车间(轮机厂)、绘事院、铸造车间(铸铁厂)、放样间(样板房)、仓库(广储所)、拖船坞(铁船槽)、小起重码头、大起重码头、中方官员办公所、洋员办公所、小铁工车间、仪器车间(钟表厂)、木工车间(转锯厂)、细木工车间(木模厂)、小配件车间(小轮机厂)、船台、工棚(船亭)、帆缆厂、轧铁车间(拉铁厂)、锻造车间(打铁厂)、英商天裕船坞、物料起卸场、储材所(木料厂)等;行政教育宿舍区主要包括天后宫、船政衙署、洋员正监督寓所、洋员俱乐部(戏院)、洋员副监督寓所、洋员寓所、洋匠首宿舍、洋匠宿舍、官街、前学堂、后学堂、艺圃、东考工所、西考工所、镇海营、中方官员寓所、洋员洋匠家庭寓所等;辅助厂区主要包括石灰窑、耐火砖土坯厂、炭窑、砖坯工厂、砖窑、工人及监工宿舍等。
从1868年开工建造到1907年清廷批准停办,船政共制造各类舰船40艘,主要包括兵商两用船、兵船和商船三大类,船体从木壳船到铁胁船,再到铁甲船,造船水平不断提高。这些舰船主要装备晚清北洋、南洋、广东等水师。船政还创办学校,1866年创设的船政学堂,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分别培养海军工程技术人员和海军军官,并先后派学生赴欧洲学习,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民国时期,船政先后更名为福州船政局、马尾造船所,以船舶修理为主,还制造了我国第一架水上飞机。原有前后学堂与船厂剥离,成为海军部直辖海军学校。抗战期间,马尾遭日军轰炸,船政厂房设施被洗劫,海军学校迁往贵州桐梓。1958年,福建省马尾造船厂在船政原址成立,以民用船舶建造为主,船政原有的部分车间、厂房、船槽等仍继续使用。2016年,马尾造船厂整体搬迁至粗芦岛,旧址重新规划建设,成为船政文化景区的一部分。
在1884年中法马江海战和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中,船政遭受严重破坏,加之后续损毁,船政旧址建筑群目前已难窥全貌。据《船政志》载,船政文物史迹分布于福州各地甚至于外省,包括建筑、军事设施、碑刻、故居、墓园等五类共7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处,分布于马尾及福州城区、长乐、连江闽江口等各地。其中,目前在船政旧址区域尚存的重要文物建筑有轮机厂、合拢厂、绘事院、钟楼等,这几座建筑于2001年以“福建船政建筑”被整体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轮机厂(轮机车间):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占地面积2744平方米,钢木合构红砖建筑,外墙用红砖砌建,木料采用泰国红桑木,铸铁支架承载屋面,安装有移动式吊车。轮机厂主要制造轮船机件和合拢校准。到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已生产出7台150匹马力船用蒸汽机。抗日战争期间轮机厂被部分炸毁,现呈“L”形。
绘事院、合拢厂:绘事院和合拢厂为合体建筑,清同治六年(1867年)建,是法国式两层砖木结构建筑。上层为绘事楼(绘事院),是绘制船身构造图样、机器图样以及测算、设计场所;下层为合拢厂(安装车间)。建筑为清水红砖、钢柱、工字形钢梁、落地拱窗、四面坡屋顶,屋面梁架内设一层阁楼,建筑面积881.2平方米。1986年12月,绘事院开辟为马尾造船厂厂史陈列馆。
一号船坞:又称青洲石船坞、新船坞。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福建按察使裴荫森署理船政,计划“依照洋式”建造船坞,供南北舰船维修。当时与国外相比仅次于英国利物浦船坞,除旅顺船坞外,是远东最大的船坞。1941年遭日军破坏,1949年以后该船坞荒废,20世纪50年代部分石块被拆除。200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福州市马尾区人民政府共投入近100万元进行修缮。
钟楼:始建于1926年,次年完工。由船政局局长陈兆锵设计,继任造船所所长马德骥组织施工。钟楼为法国式,呈方形五层结构,高18.7米,层层收分,宝塔式。当时造船厂用钟声调动工人上下班。1939年,日军飞机多次轰炸造船厂,钟楼部分被毁,1984年修缮。
此外,马尾地区与船政相关联的文物保护单位还有马江昭忠祠和烈士墓(于1983年大规模修复,辟为“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以及电光山炮台、刘冠雄故居、英国副领事馆、梅园监狱、圣教医院、杜锡珪故居、黄钟瑛墓等。
船政在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新式教育、工业制造、海权建设、中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开创性成果,所保留的船政相关建筑是近代西方建筑技术融合传统建筑技术的重要例证。今天,地方政府正在将船政旧址所在地核心区建设为中国船政文化城,占地约116公顷,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景区内主要参观点包括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福州马江海战纪念馆、船政天后宫、罗星塔公园、船政格致园、潮江楼、船政各历史时期的车间建筑、“最忆船政”剧场等。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及活化利用的船政书局、轮机厂、绘事院、铁胁厂等,正在生动讲述中国向海图强的船政往事。
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主体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600平方米,有藏品128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460件(套),所收藏的法国米卢斯杜克芒公司1867年产插床、清“福建船政同治十年”车床、“大清光绪廿年”福州船政“通济舰”的舵轮等都是标志性文物,弥足珍贵。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展厅分为三层,以“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为核心,分为千年变局、船政诞生、船政教育、船政制造、船政海军和船政文化等六个板块,集中展现了近代中国海军、海洋文化和船政文化蕴含的蓬勃生命力,也为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重要载体。
不忘历史,启迪后人,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随着中国船政文化城的建设完善,船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展示和教育功能将进一步提升。
(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