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博物馆:文博聚力强阵地 赓续红心一脉承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梁雪

烟台市博物馆:文博聚力强阵地 赓续红心一脉承

红色资源对于教育引导党员干部、青少年坚定理想信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近年来,烟台市博物馆走出了开辟“三力”教育阵地、赓续“红心”文脉传承这一党性教育新路径。依托主馆和胶东革命纪念馆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紧密结合大众红色文化需求,以主馆“山海古韵”“世纪之路”、胶东革命纪念馆“英雄胶东”“奋发图强”“走向辉煌”三部分基本陈列以及各专题陈列为实景阵地,通过深入挖掘胶东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深度阐释胶东百年革命史的时代价值,以“阵地资源”为纲要,以“活动服务”为指南,打造实景阵地、流动阵地、网络阵地“三力”党性教育阵地,讲好党的故事、胶东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以文博力量助推全市党性教育走深走实。

依托两大场馆,在实景阵地中传播红色文化

坚持把党性教育开在展厅里。一方面,开展精准研究,明确教育“靶点”。通过对党史、胶东革命史等集中学习、专题研讨,推进文化优势深入运用,探索通过党性教育对胶东红色文化广泛、有效传播的路径。另一方面,推出系列展览,激发全域“活力”。联合胶东五市举办“伟大的历程——庆祝建党100周年胶东五市革命文物联展”,先后策划引进“探寻胶东红色根基——李卫国收藏革命文献展”“‘决胜脱贫,共奔小康’资料展”“我们的70年——新中国成立后烟台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清廉传世——烟台廉洁文化展”“中共山东百年历史图片展”等一批优秀的红色主题展览。

坚持将党性教育融入讲解中。一方面,用好“红色队伍”,强化教育效能。推出“青年党员讲红展”活动,充分调动积极性,安排青年党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投身讲解服务,以“情”育人,通过现场讲解的历练,多名成员荣获中央宣传部优秀讲解员、山东省“专业金牌讲解员”、山东省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等荣誉称号。另一方面,讲好“红色故事”,丰富教育内容。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和生动通俗的语言,将“一一·四”暴动、天福山起义、玉皇顶武装起义,“大参军、大支前、大调干、大运兵”,密送黄金、北海银行、西海地下医院、胶东兵工等革命事件展现在世人面前;将烟台土地改革,“北极星”钟表、张裕酿酒公司等代表企业和铁柱子王永幸、知识青年榜样徐建春等劳模人物拼搏向前、艰苦奋斗的精神生动呈现,不断传承胶东人民“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让红色岁月永不褪色,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坚持以党性教育提振工作力。持续以工作提升作为检验党性教育成果的关键,形成一批高质量成果。“伟大的历程——庆祝建党100周年胶东五市革命文物联展”入选中央宣传部、国家文物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精品展览推介名单”,“探寻胶东红色根基——李卫国收藏革命文献展”入选山东省文旅厅“庆祝建党100周年100家革命场馆特色展陈推介名单”,“我们的70年——新中国成立后烟台社会的发展与变迁”展览荣获山东省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清廉传世——烟台廉洁文化展”实现了“博物馆+”跨界融合,展出与“廉”有关的古代文物、非遗艺术品和各种书籍120套,彰显了烟台从古至今的廉洁文化。馆内多名青年党员荣获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工作者、烟台市五一劳动奖章、烟台市巾帼岗位能手、烟台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打造行走课堂,在流动阵地中擦亮教育品牌

开展馆地合作,让文化教育凝魂聚气。以胶东革命史为主要内容,以“五送六进”文化惠民工程和“三关四爱”文化暖心工程为载体,举办“光辉的历程——喜迎二十大党史图片展”“星火燎原”“抗日风云”等流动展览,开展“传承·追梦”——胶东红色文化主题宣讲以及“猎猎军旗扬”文化拥军、“革命精神进校园”主题教育活动。近年来,走进50多个社区、部队、学校和企业开展讲座、宣讲,覆盖10万余人,用“大众话”在全社会厚植爱国爱党的高尚情怀。“薪火相传·童心向党——传承追梦”服务项目荣获“红色旅游进校园”案例作品征集展示活动优秀案例。

烹制红色套餐,为乡村振兴提鲜增味。一方面,让乡村文化“红起来”。依托驻村第一书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队等桥梁,积极与福山区、海阳市、蓬莱区有关镇村开展支部共建活动,整合力量、因地制宜开展“文化赶大集”“文化乡村行”等主题活动10余次。此外,高标准完成红色文博轻骑兵“我为革命老区乡村代言”工作,平均每年完成10余个乡村代言视频拍摄,为烟台市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更加生动多彩的内容与形式,助推红色基因特色村实现文化振兴。另一方面,让乡村阵地“强起来”。建立红色教育教学点,定期开展双向服务,为当地干部和农村党员送上精彩的红色展览和胶东革命史讲座,让文物和红色故事融入乡村,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凝聚正能量。烟台市博物馆“‘烟台红色文博轻骑兵’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案例被评为2023年度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

image.png

建强战斗堡垒,在工作一线凝魂促干。搭建“工地党课”“情景党课”“故事党课”,坚持一个项目就是一个阵地,定期举办“思享汇”红色沙龙、工地党课宣讲、红色故事分享等活动,保证了长期在外考古党员开展组织生活,让党员在一线补“钙”,激励党员在项目建设的关键攻坚时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依托考古工地,普及文物保护及公共考古知识,宣传文物法律法规,成功举办“黄水河畔考古记——蓬莱炉上村遗址考古发掘工作”现场直播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拓展服务空间,在网络阵地中弘扬革命精神

打造特色线上宣教品牌。利用馆内志愿者力量,推出志愿者文博特色品牌“童声歌颂党”,开发沉浸式AR研学系统,配合线下“我是小小讲解员”服务品牌,聚焦文博历史,定格胶东革命史,以青少年文明志愿服务正面形象“立体式”感召社会正能量,传承红色基因。多年来,共培训小讲解员志愿者400余名。

不断创新党性教育形式。充分利用文旅云平台,以学习党史、胶东革命史为重点,结合文博业务,举办“党课开讲了”“革命后代话传承”系列讲座、“庆七一·七馆讲解员线上讲解胶东红色故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主题活动、“红色十月·诗意中国”朗诵会等100余场线上活动。联合共青团烟台市委、烟台市少工委、烟台市学生联合会举办了全市青少年清明祭英烈网络寄语活动,点击率突破105万。

大力开展线上宣教活动。以馆藏红色文物为依托,充分利用数字化项目成果,推出“3D看文物”“指尖上的展览”“讲解员讲文物”等100余期线上系列活动,精选红色文物背后的故事,专题连载短视频,在自媒体平台推广。借助VR技术,开展线上“烟台廉洁文化展”,制作“龙泉窑青釉划花公道杯”等6件展品的赏析视频,与观众一同追寻胶东红色记忆,聆听胶东红潮故事。为真正让文物说话,联合烟台电视台推出了“筑梦山海——走进烟台市博物馆”融媒体节目——“听文物说话”,得到广大市民广泛好评。

通过不断探索实践,烟台市博物馆的党性教育工作更加注重“烟火气”。强调文博工作贴近日常生活,提供接地气、受欢迎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讲“百姓话”,在全社会厚植爱党爱国的高尚情怀,推动红色文化直达广大群众的心底,真正实现党性教育“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更加注重“互动性”。互动体验本身的魅力在于通过各种艺术元素的交错,带给观众视觉体验和听觉体验,通过体验活动增强博物馆与受众的互动性,让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见解的人群进行红色文化交流,让党性教育活起来。更加注重“资源库”。开展党性教育要注重做好融入文章,通过创新党员教育课程内容、形式载体,巧妙地将地方特色文化中蕴含的思想精髓融入党性教育中,不断增强党性教学活动的魅力,真正让党员群众沉浸其中、接受教育。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771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