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项目负责人:郑喆轩
濛溪河遗址距今8-6万年,处于早期现代人演化的关键阶段,特殊的饱水环境难能可贵地保存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信息,是国际罕见的同时包含丰富石器与动植物遗存的“百科全书”式遗址,是旧石器时代中期唯一发现丰富植物遗存的遗址,埋藏一系列国内最早阶段的行为现代性证据。主要材料包括:
1.独具特色的硅化木小石器与骨器、木器构成的立体工具体系,显示出古人类因地制宜、灵活机动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认知能力。
2.丰富的植物遗存组合前所未有,包括核桃、橡子、花椒、接骨草等,为认识世界范围内早期现代人采集行为提供了唯一性的新材料。结合特殊类型动物群,将被认为发生于距今2-1万年的食物广谱革命推前至距今8-6万年,改写学术界关于人类对动植物资源利用历史的认识。
3.系列刻划线条、图案,是东亚首次集中性、系统性出现的象征性行为证据,显示了东亚早期人类思维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4.该文化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包含86处以硅化木为主要原料制作小型石器的遗址群,填补东亚早期现代人演化研究的关键时空及行为、文化空白,有力地证明过去被认为“落后”的东亚古人群有独特的聪明才智,不仅继承了本地的石器技术传统,还创新性地加工和使用了有机质材料的工具,发展出复杂的适应生存行为。
该遗址和相关材料的发现,是对东亚现代人起源、演化研究和源远流长的华夏早期文化发展认识的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