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严复有关史迹及其活化利用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钱炳彰

严复1854年生于福建省侯官县(今福州),1866年考入位于福州马尾的船政学堂,学习航海及驾驶,1871年毕业后在船舰上实习,后被公派到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等校学习,回国后历任福州船政学堂教员、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京师大学堂译局总办、上海复旦公学校长、安庆高等师范学堂校长、清学部名辞馆总编辑等职,翻译了《天演论》等西方论著,1921年在福州郎官巷住宅辞世。福州是严复出生、成长和卒后归葬地,留下了大量有关文物史迹。

严复有关重要史迹

阳岐严复故居、严复墓和严氏宗祠

严复故居和严复墓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阳岐村。严复故居旧名大夫第,是严复少年回乡读书时居住的祖宅,建筑为明末清初样式,占地745平方米,共二进,由前后厅堂、左右厢房、前后天井、左右披榭、门廊等组成。2006年,严复故居和严复墓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严复墓始修于1910年,1921年严复卒后归葬于此。严复墓坐西南朝东北,主体深12米,宽8.8米,占地面积200余平方米,土石结构,外观如靠背扶手椅,有三层墓埕,双重护臂。 青石墓碑上刻“清侯官严几道先生之寿域”,墓前横屏上刻“惟适之安”,为严复手书。1984年、1988年两次重修扩建,2004年建成严复墓公园,占地12余亩。

严氏宗祠始建于唐末,占地1000余平方米,南向,祠宇三进。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被作为粮店、粮仓。1987年重修宗祠,建成严复陈列室。1995年受特大冰雹影响严重受损,于当年修复。2007年建为严复纪念馆,同年严氏宗祠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船政学堂有关文物史迹

船政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学堂由左宗棠奏请创办,在船政大臣沈葆祯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设立。初建时称为“求是堂艺局”,1866年底开始招生,12岁的严复报考并被沈葆桢亲笔点为头名录取。求是堂艺局开办时学校校舍并没有建好,因此,最初学堂是借福州城内定光塔寺开课。寺内法雨堂作为严复等学生上课的地方。现存定光塔寺法雨堂系清宣统元年(1909年)重建。马尾校舍建成后,求是堂艺局正式迁回船政局,并开始分科,更名船政学堂。船政学堂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分为“前学堂”和“后学堂”,前者学习造船,后者学习航海;第二部分为绘事院、艺圃,培养造船相关技工。严复入马尾船政后学堂,学习英文、自然科学、航海、驾驶等课程,同时也要求兼修《孝经》《圣谕广训》等中国传统文化。1871年,严复以优等成绩从航行理论科毕业,随后在船舰上实习。1879年,严复从英国学成归国,到船政学堂任教。1880年前往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履职。

船政建筑于2001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学生到教员,船政学堂留下了严复一生难忘的印迹。位于马尾的福州船政文化博物馆展览中以专门板块展示了严复事迹。

三坊七巷有关文物史迹

位于福州三坊七巷的郎官巷严复故居是当时福建省督军兼省长李厚基为严复购置的。建筑布局为前天井宽,庭院两侧为回廊;后天井窄,左右有披舍。花厅靠北,为双层楼平房,楼后另有两间小平房。严复于1920年底回到福州居住于此至1921年病逝。1991年福州市政府对严复故居进行挂牌保护,2001年修复并陈列布展,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三坊七巷严复故居被列入首批“台胞寻根示范点”

此外三坊七巷还有一个私立严复翰墨馆,由翰墨馆、生平馆和严复书院构成,馆藏丰富。

image.png

严复文物史迹的活化利用

福州市高度重视对严复文物史迹的保护利用,特别是近年来对严复文物史迹的活化利用成为当地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成为传播严复思想和精神的重要阵地。

一是开辟主题游径。福州市在仓山区阳岐村以严复纪念馆、严复公园、严复祖居、午桥和尚书庙等为主要景点开辟“回望严复 展望复兴”旅游线路,助推严复思想传承,推动乡村振兴。严复公园是“回望严复 展望复兴”旅游线路的重点景点,规划总面积5万余平方米,分为人生轨迹区、思学园区、西融园区和墓体周边保护区4个分区,分两期建设。一期已于2020年建成,2021年10月27日严复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严复公园揭牌;二期正在建设中。福州苍霞公园内天演广场设有严复铜像和天演论石刻等,是纪念严复在苍霞出生和少年学习之地。

二是多样化的展览展示活动。严复纪念馆、福州船政文化博物馆等集中展示了严复的生平事迹。福建省严复学术研究会、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马尾船政文化研究会,以及宣传部门、社科联等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巡展、学术活动、纪念活动等,展示严复的生平事迹、经典著作和珍贵照片,展现严复思想、爱国情怀和历史贡献,对开展福州“台胞寻根工程”、促进闽台人文交流等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是加大网络宣传。福建省、福州市将严复作为重要历史文化名片,在各类网络平台加大对严复史迹及其思想文化的宣传传播。严复主题与旅游融合,线上与线下联通,成为当地思想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也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背景下追忆思想先驱、传承民族精神、勉励后人奋进的重要举措。

(供图:仓山区文物局 福建船政文化管理委员会)

往期回顾

Copyright Reserved 2024 版权所有 国家文物局主管 中国文物报社主办 京ICP备 19002194号-6

网站管理:中国文物报社有限公司 技术服务电话:86-10-84078838-6168

1.40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