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是西南地区与内地、边境往来的交通要道和文化交流通道。位于云南滇西地区临近边境地带的茶马古道翁里段近年来颇受关注,怒江州对其开展了多项保护工作,于过程中有诸多思考体会。
实际工作情况
因贡山气候潮湿,翁里段地理位置特殊,道路施工设计既要满足实际使用需求,又要结合当地旅游发展实际,设计难度较大。
翁里段位于贡山县丙中洛镇翁里村半山腰,修建时用烈火将岩壁烧炙热后浇上冷水,待岩壁上的岩石自然炸开后再进行人工开凿。因当地雨多潮湿,山体中开凿的古道中存在滑坡、地表不平、透水、落石等问题。
翁里段和翁里怒族特色旅游村连接,该村是贡山县重点规划和打造的特色旅游乡镇,也是滇藏旅游线路中怒江段的重要出境口。修缮后的外观对整个旅游景区的打造和维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古道本体风貌与周围环境的“适配度”也存在一定影响。
翁里段处于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林地保护范围。在加强林地保护管理机制的背景下,一方面要确保林地面积不被侵占,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现有林地被破坏。修缮路段部分需清除植被,部分植物折损可能会影响整体林业管控,相关程序耗时较长。
开工后,当地降雨量大、时间长,导致滑坡防治存在不定时“复发”的情况,路段山体滑坡、路面积水问题反复;原计划中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无法正常进场施工;在可实施的时间里,因受停工影响,累计未完成的工程量大,待完成工程量多,正常工作日里施工内容较正常施工计划施工内容增多,工期延长。
翁里段是翁里村民进出村的主要通道,因进村路最宽处仅1.2米,大型生活物资运送只能用摩托车从翁里段进入。全封闭施工影响村民正常生活物资运送;分时段施工,村民在工地来回走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因此对道路的管控和施工时间的设置,成为难点之一。
翁里段是贡山县丙中洛镇重要的旅游景点,为顺利推进项目,工程开工前已由州、县文化和旅游局提前发布公告,提醒村民、往来游客在施工期间不能随意进出施工地。开工时,仍有往来游客不顾警示牌公告和施工人员劝阻,进入施工区域拍照,劝返工作困难,影响施工场地人员管理和安全管理。
因道路狭窄,货车无法将施工材料运送到工程点,二次搬运材料耗时长;在古道维修期间,村道路两侧桥梁均因存在安全隐患,由贡山县交通局在不同时段对桥梁进行维修维护。受此影响,实际施工期间材料运输较计划时间长,临近村口处通过“溜索”跨江运输,但单次运输材料少、部分材料运输损耗等,无形中增加了工程施工时长。
工作思考
通过勘察发现,山体因所处位置特殊,山体侧受风雨侵蚀,石头间裂缝较多,碎裂的危岩体随时会掉落;古道自北侧入口起存在滑坡、滚石等自然灾害;路肩较窄,路中段临江侧无路肩,悬空部分多;贡山潮湿雨多,路面排水不畅等。设计修缮方案需针对性设计修缮内容,细化修缮方法和具体需要规避的问题,确保在最小干预的前提下,保证文物修缮最优化。
根据“修旧如旧”的基本原则,文物修缮既需要对文物本体进行保护,还要注重道路风貌协调,材料只能就地取材。对山体进行有效的滑坡治理,需针对不同的滑坡情况设置滑坡治理方式和修缮方法。
在施工时需要针对当地的生态管护要求、森林管理规范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水沟的开挖和滑坡治理,避开保护范围实施林木清除作业,确保按期完工的同时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同时做到修缮后与当地实际风貌相统一。
根据古道情况,选择雨水较少的春、秋两季施工,减少因气候等不可抗因素影响导致工期空白时间长;适当增加施工人员、聘请当地居民进行二次搬运,减少搬运带来的时间消耗;与镇政府、村委会等联合管理,对施工期间产生的不符合实际或影响村民使用需求的内容进行调整。
日常施工时可阶段性通行,保持修缮期间道路正常适应;旅游旺季时,需对外地游客进行适时地劝返和人流管控;通过镇政府、村委会部门,对村民开展安全教育;增加道路管理安全员,确保施工人员安全,保障施工期间村民正常的使用需求。
针对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因素,通过施工队、监理、业主层层上报的处理方式,商议发生险情的特殊路段如何进行灾后清理。对其他如修缮桥梁无法封闭施工等非自然灾害因素影响,施工团队通过应急预案处置,与当地相关部门友好协商处理办法,减少对工程施工进度的影响。
后期维护与发展探讨
翁里段作为茶马古道云南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怒江文化交流与历史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当下古道保护与发展如何做,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完善体制机制。全面掌握云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状况,全面而清楚地认识其价值所在,有深层次地进行保护。同时,联合群众共同加大对道路本身的文物保护管理,结合怒江实际强化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整体保护和系统活化利用,进行整体、有规划性地保护。
翁里段修缮结束后的使用维护。修缮后5年内均可由原施工方派专业人员对项目提供专业技术力量支持;工程验收质保期过后,发动村民主动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完善文物保护“四有”工作,增设文物保护标志说明碑,加强对村民、游客的文物保护提示作用;在古道周边增设安全警示说明标语,对古道的安全使用提到警示作用,人防与技防并重;需要对外来游客进行文明旅游宣传,防止不文明旅游行为造成文物本体破坏。
丰富古道本身的文化内涵。对翁里段展开彻底的文化线路资源摸底、调查、分析和评价,将本地的民族文化、进藏旅游发展、边境管理等多重内容进一步发展结合,丰富文物本身的文化内涵,增强文物保护、利用价值,“以原真性和完整性原则保护古道上的文化遗产并将之传于后代”。
完善翁里段旅游发展规划。将当地旅游规划应着重和翁里特色乡村的打造宣传相结合,与翁里段周边文物与村落保护发展相结合,用文物本体所含有的丰富文化同当地特色相结合,利用怒江“高端、精品、小众”的旅游定位,开拓国际市场,打造怒江旅游新路线。
处理协调好城市化发展与文物保护、利用之间的关系。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内核,融合茶马古道、博南古道、丝绸之路云南段等文化底蕴,做好与周边的不可移动文物的联结。将本地特色民族文物融入展览展示中,与城市发展相协调,提供免费参观、深入体验等新型服务,在保护文化同时提升古道和村落周围的游览性,做到“文化靠旅游做大,旅游靠文化做强”。
(作者单位:怒江州文物管理所)